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九年级
教学形式
公开
教 师
曾蓉蓉
单 位
石岐中学
课题名称
孤独之旅
学情分析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涵深刻意味。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学习这篇课文,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励学生对比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时需要抓住以下几点:
1、抓住小康的心理活动组织教学,要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理解小康的心理,这样更切合学生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例如"当时假如是你会怎样想?怎样做等。"
2、要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鸭群的活动、芦荡的描写、风雨的描写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不仅要理解,最好安排一些片段训练,使学生也能有意识的运用这些写法。
3、课外引导学生阅读《孤独之旅》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积累"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
1、 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情感与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过程
以“品尝孤独”话题导入
农民的孤独,老师的孤独,孩子的孤独,老人的孤独……
请大家诉说自己的孤独。
生:杜小康。
师:是的,他就是小康,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个呼风唤雨的杜小康。不过,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杜小康好像不是这样的了。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去走一趟孤独之旅。
二、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
(一)无奈。
(屏显。)
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出于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前方》
师:杜小康就要离家了,请同学们关注课文第1段,看看他离家的原因是曹文轩讲的哪一点?并说说你是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这就是杜小康父亲为挽救家道而设计的宏伟蓝图,于是,年少的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出原来的生活轨道的时候,即使一万个不愿意,最后,也只能是带着对“明年春天”的等待,带着对这个蓝幽幽的大“鸭蛋”的期盼,无奈地“离家”去放鸭了。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一起踏上这趟“放鸭之旅”。
(二)恐慌。
(屏显。)
“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曹文轩《前方》
师:杜小康就这样跟着父亲赶着鸭群向“前方”流浪。下面,请大家关注课文第二部分,也就是第2到27段,看看在离家去芦荡的路上和到达芦荡的头两天,杜小康有怎样的心理感受?请大家一起找出直接表明他的心理状态的词语。
生(七嘴八舌):恐惧、害怕、胆怯、恐慌……
(师选择“恐慌”板书。)
师:这就奇怪了,杜小康是和父亲一起外出去放鸭的,而且那里的风景好像也不错哦
教学设计(教案)曾蓉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