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钱国币?教案
第 2 页
?三块钱国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弄清矛盾冲突的开端、开展、高潮和结局。
2、品味台词和舞台说明,了解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3、体会作者出人意料地安排剧本结构的佳妙之处。
教学难点:3
教学重点:1、2
教学方法:导读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优秀的小提琴手,类似的例子,在科学史上还有很多,譬如:伽利略是天文学家,也是诗人、文艺批评家;开普勒是天文学家,也是音乐家和诗人;莫尔斯电报码的创造者莫尔斯本来就是职业风景画家。
今天我们来读的这篇?三块钱国币?,它的作者就是一位物理学家兼剧作家——丁西林〔幻灯出示:简介丁西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解题
1、简介“独幕剧〞
第 3 页
独幕剧是19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全剧在一幕内完成。由于独幕剧的演出受到较为严格的时间、剧场等条件的限制;因此,它的剧情不能太繁杂,要求情节结构更加精练集中,矛盾冲突的展开也要迅速、人物不宜太多。
2、结合“独幕剧〞的特点检查预习情况
⑴问:?三块钱国币?中有几个人物?
提示:吴太太、杨长雄、成众、巡警、李嫂
追问:矛盾冲突发生在那些人身上?
提示:吴太太、杨长雄
⑵问:他们之间的冲突因何而起?
提示:女仆李嫂不慎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强迫她按照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杨长雄极为愤慨,与吴太太发生了口角。
追问:最终以什么收场?
提示:杨长雄气急之下摔碎了另一只花瓶,无奈地送上三块钱国币。
小结:这幕戏人物少,情节简单,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它的精彩。我们平时写作文,对于身边的小事总觉得没有必要写,也很少能够写好。丁西林为什么能将生活中的这幕小“戏〞写得如此精彩呢?
四、精读课文
第 4 页
1、学生阅读全文,理清情节结构。
教师: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概括出全剧的开端、开展、高潮和结局的内容。
提示: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前的口角,成众找杨长雄下棋;开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铺盖该不该典押,杨与吴太太正面交锋;高潮:第三次交锋,杨
《三块钱国币》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