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二十五分。
“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我,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二十五分。
考点一、全面小康的目标
1、总体小康的表现
(1)微观上: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总体小康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我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二十五分。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二十五分。
3、全面小康的目标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1)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2)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3)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4)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5)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二十五分。
区 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标 准
全面程度
发展程度
4、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低标准,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低水平)
较高标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更加殷实、宽裕)
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不全面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尚未达到
缩小地区、城乡各界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二十五分。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②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更加完善。
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④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考点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二十五分。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①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②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③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二十五分。
注意:
   全面小康的目标与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不是一回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是全国同时同步实现小康社会。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二十五分。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我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挥咱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路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二十五分。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92629196
  • 文件大小445 KB
  • 时间202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