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语文3·3第三节~论语 选读(选修IA)课件.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3·3第三节~论语_选读(选修IA)课件第三节 《论语》选读(选修IA)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四十五分。
浙江最新《考试说明》规定:理解经典文化论著。在对其内容进行解读时,明确规定考查“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
此部分在《考试说明》中相关的能力要求包括: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四十五分。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该模块从语料选取、试题命制到所占分值都稳中有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规定的10篇教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有向课外拓展的趋势,但题意仍然会落在10篇教读课文上。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四十五分。
,从2011年《考试说明》提供的参考试卷中的题型推测,以后高考也有可能选用“甲”“乙”两则阅读材料的形式。题目设置大致遵循由易而难的规律,第一题重在考查理解和概括能力,第二题重在考查分析和评价能力,其中最后一题的探究意味明显增强。
,2011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1分,由4分变成5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四十五分。
表格中所列内容为近三年《〈论语〉选读》的考查要点及命题规律。
2009年高考题
2010年高考题
2011年高考题
《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四十五分。
结论:高考对《〈论语〉选读》的考查,主要涉及两个阅读层面、三种能力层级。
2009年高考题
2010年高考题
2011年高考题
规律:设置“大”“小”两个问题,前一题着眼在理解概括,涉及文本词句、相关人物、观点、态度、角度等方面;后一题主要是考查对基本思想的分析评价。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四十五分。
(1)
两个阅读层面
历史性阅读
现实性阅读
把阅读材料还原到对话语境中,读出其历史意义
把阅读材料放到现实语境中,读出其现实意义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四十五分。
三种能力层级
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语言文字的
理解和积累
文化传统的评析和探究
(2)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四十五分。
【特别提醒】多关注《论语》中与现实联系紧密且带有争议性的命题:
,包括孔子本人对同一问题的前后看法的矛盾性,各种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性;
,比如“知其不可而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庸之道”等;
,即对同一问题,对象不一样,回答内容也不一样。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四十五分。
一、(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四十五分。

高中语文3·3第三节~论语 选读(选修IA)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65784244
  • 文件大小1.12 MB
  • 时间2021-10-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