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
(虽然内控越来越重要,但一般在后面的章节考实务,内控理论反而越来越不重要了)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
1、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
2、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3、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
4、保证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二、有关内部控制的一般考虑
。
。
。
(1)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
(2)内部控制一般仅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计。
(3)即使是设计完整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而失效。
(4)内部控制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失效。
(5)内部控制可能因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
(6)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
三、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
,不论被审计单位规模大小,都应当对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充分的了解。
,确定是否进行控制测试以及将要执行的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并非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全部内容。
四、内部控制要素(简单了解)
(一)控制环境:所谓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
、方式和风格:管理当局在建立一个有利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组织结构是指公司计划、协调和控制经营活动的整体框架。
:董事会对一个公司负有重要的受托管理责任。
(二)会计系统:指公司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公司交易,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记录。
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应能做到以下几点:
(1)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交易;
(2)及时且充分详细地描述交易,以便在会计报表上对交易作适当的分类;
(3)计量交易的价值,以便在会计报表上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
(4)确定交易发生的期间,以便将交易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
(5)在会计报表中适当地表达交易和披露相关事项。
(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内部控制的第三要素。(重点了解)
控制程序是由为了合理保证公司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组成的。控制程序包括五类:
交易授权程序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交易是管理人员在其授权范围内授权才产生的。
这一类控制程序是指对某交易涉及的各项职责进行合理划分,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
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及时发现在执行所分配的职责时所产生的错误与舞弊行为。
财政部于2002年12月23日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中规定,单位应当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或岗位)分别设立;单位在销售合同订立前,应当指定专门人员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谈判人员至少应有两个以上,并与订立合同的人员相分离;
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