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DIC的护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五分。
定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指在诱因的作用下,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从而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继发纤溶亢进。
诱因有: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组织损伤、病理产科,等。
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溶血。
预后不良,特别是急性期。
第1页/共9页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五分。
发病机制
高凝血期
消耗性低凝血期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诱因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血管内皮损伤及内毒素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高凝状态形成广泛微血栓,消耗了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一期
二期
消耗性的低凝状态导致纤溶酶激活
三期
第2页/共9页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五分。
治疗要点
去除诱因
抗凝治疗:DIC后期禁用
其他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与肝素合用
抗纤溶治疗:适用于晚期
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高凝期禁用
抗纤溶治疗:适用于晚期
第3页/共9页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五分。
护理诊断
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与DIC所致的凝血因子被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肝素应用的副作用有关
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DIC造成的微循环障碍以及出血引起循环血容量降低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栓塞有关
潜在并发症 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
第4页/共9页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五分。
护理措施
出血的护理:
鼻出血的护理
口腔牙龈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皮肤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眼底及颅内出血的护理
第5页/共9页
第六页,编辑
DIC的护理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