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屈原列传》教案完美版.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屈原列传》教案
广州三中 王东
教学目的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学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
“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设想
利用“预习提示”设计导读题,引导学生圈点勾划,提要勾玄,提高阅读文言文的 能力;
运用“相关联系,想似比较”的方法,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 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全文并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这是长沙岳麓山上的三闾大夫祠中,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崇敬 :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 《史记》中的《屈原列传》 ,
这是我载屈原事迹、 思想、 人品的文献。 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
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史记》
是我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帝太初四年共约 3000 年的
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司马迁大
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又引起他
的感慨, 因而将屈原、 贾谊合写一传。 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 《史记》
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作者司马迁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样,他遭遇不平,满腔悲愤,因而在记传中倾
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夹叙夹议的独特风格。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
二、课内预习课文。要求:
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疏通课文;
2.给黑体的字注音:
惨怛( ) 商于( ) 温蠖( )
濯淖( ) 啜其醨( )( ) 帝喾( )
皭然( ) 汶汶( ) 汨罗( )
屈句()随属()唐昧()
三、研习新课:
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
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明确: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
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
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为屈为氏,是楚国王族
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词用
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明确: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
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有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是:
“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平不赞同”。与课文注释相左。依教材对“夺”、“与”的
注释,应译作:“上官

《屈原列传》教案完美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73 KB
  • 时间2021-10-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