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亚文化
第一页,共21页
青年亚文化的概念
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
国内外的青少年亚文化
主要内容
1
2
3
第二页,共21页
青年亚文化的概念
青年亚文化可以概括为年轻人为了有别于主流文化而创造的一种文化,以“叛逆”为主要色彩,以示青年文化偏离、排斥甚至对抗“成人文化”或“主流文化”的总体态势。科尔曼形象地把青少亚文化比喻为“存在于成人鼻子底下的另类文化,它拥有不同的语言,特殊的象征符合以及更为重要的价值系统……所有这些使它远离了主体社会所建立的体系和目标”。
第三页,共21页
青年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所以,青年亚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问题在于这种处于破坏、颠覆状态的亚文化容易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产生错觉,从而将全部媒体上的青年亚文化内容当作主流文化来接受,把亚文化宣扬的价值观念当作主流的健康的价值观念来吸收。
第四页,共21页
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学者集体撰写了一部叫《仪式抵抗》的著作,对英国工人阶级青少年的亚文化给予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者认为,青少年中流行的亚文化构成了对体现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英国主流文化的反抗,在当时的社会情景下,阶级的对立也表现在文化领域,平民阶层的青少年因无法进入主流文化而自创了一种时尚文化,这一文化富有反抗的象征意味。
第五页,共21页
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
一、以反抗成年人文化即英国学者克拉克所说的“父母文化”为特征,例如,追星族与追星文化被约翰·费斯克看作是抵抗主流文化意义的一部分,费斯克在他的《追星族的文化经济》一文中说,追星文化即是对主流文化意义的抵抗,追星族典型地与主流价值系统所鄙视的文化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六页,共21页
二、突出了游戏、发泄特性,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沉迷,就有类似的特点。“玩耍”成为接触媒介的一个主要特征。当下青少年使用的媒介主要是网络、电视、时尚杂志、卡通读物、言情类的图书,以及一些信息技术衍生媒体如MP3、手机等,而新兴媒介的使用主要表现在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手机短信等.三、表现为旷日持久的狂欢活动,而这主要表现在媒介使用领域尤其是新兴媒介的使用上,青少年是把接触媒介看作是一种“狂欢仪式”,与以往不同的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为青少年创造了自己的独立社区
第七页,共21页
我国的青少年亚文化
1.鲜明时代特色青年亚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亚文化随之兴起,其形式、规模和内容呈多样化和流行化趋势,并表现出对青年文化生活的不断渗透,对青年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的青年亚文化也处在一个转型期。在当代中国,在主流文化和先进思想熏陶下,众多的“优良青年”是建设先进文化和健康社会生活的主体力量,他们对时代的脉搏有着最敏锐的感觉和反映。
第八页,共21页
当代中国的青年亚文化贯穿于青年的价值观、生活、行为方式、自我形象之中。青年亚文化又是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文化多元的产物,它的产生和流行受到西方亚文化所带来的直接冲击。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新的文化被创造出来并被青年所接受、学习和模仿,由此产生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青年亚文化,并具有青年人的主体性,流行化趋势和个性化特征。
第九页,共21页
2.青年亚文化当代变化的突出表现
青年亚文化在当代的变化,突出地表现为抗争意识的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以狂欢化的文化消费来抵制成年人文化。中国的青年亚文化与西方青年亚文化不同的是并没有明显的阶级特点,但却烙上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由于中央政府为控制人口而采取的计划生育政策,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国青年大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比有兄弟姐妹的同龄人更少得到情感支持,因此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早独立,更早成熟。这种独立促使他们渴望摆脱父母的影响,在同龄人中获得认可,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些因素构成了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独特方面。
第十页,共21页
青少年亚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