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宙、元古宙)
前寒武纪又称前古生代。
指寒武纪或以前,。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前寒武系。
地球年龄为46亿年,约从40亿年前进入地质阶段,前寒武纪时距约34亿年,占地质历史85%的时间。
1977年,国际上将前寒武纪划分为和,界线放在25亿年,太古宙下限为38亿年。
1989年之后,国际上对元古宙进行三分。
元古宙划分为、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界线定为18亿10亿
太古宙,认为尚不具备进一步划分的充分依据。
1
太古宙
太古宙约经历了十多亿年(38—25亿年),形成薄而活动的原始地壳,有了水圈和气圈,蕴育和诞生了低级生命。
缺氧的气圈及水体
薄弱的地壳和频繁的岩浆活动
岩石变质很深
漫长的时间中,多次的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岩石普遍发生热变质、区域变质和强烈的混合岩化。
海洋占绝对优势
陆核形成 (见下图)
原始生命萌芽(叠层石)
构造运动
其构造运动,目前很不清楚,在世界范围内可能有3次主要构造运动。在中运动。
太古宙的一般地史特征
2
世界太古宙陆核分布图
3
中国的太古宙地层
主要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南部,构成华北地台的基底。可分为三带:
北带:宁夏吉兰泰,到冀东燕山,东延至吉林及辽东地区。
燕山东段岩层时代最老,称迁西群,麻粒岩、片麻岩为主,31—36亿年,是我国已知最老的岩系,属下太古界。变质形成重要铁矿。晋北、内蒙古阴山一带以片麻岩、混合岩、蛇纹大理岩为主。
中带:吕梁山、太行山和鲁西地区。
太行山地区分阜平群和龙泉关群,二者呈不整合接触,称阜平运动(与此相当的有建屏运动、鞍山运动、嵩阳运动、铁堡运动等),是我国已知最早的一次构造运动。鲁西称泰山群,以黑云母片麻岩、角闪片麻岩、角闪岩及变粒岩等为主。
南带:关中、豫西、大别山、安徽淮阳地区,分称太华群、登封群、大别群等。
太古宙地层:有强烈的超基性、基性以至中酸性火山活动,有普遍的硅铁质或碳酸盐岩沉积。
早太古代末,活动区形成陆核:吉(林)南(部)陆核、冀东陆核、河套陆核和鲁中陆核。太古宙末,陆核进一步扩大。陆核的边缘及各陆核之间,为活动的地槽区:如北部边缘为内蒙古地槽,东部边缘为胶辽地槽,南部边缘为豫皖地槽,斜贯南北为山西地槽等。
4
华北古陆太古宙陆核分布示意图
5
太古宙地层的重要矿产
太古宙地层中以铁矿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鞍山的鞍山群中含磁铁石英岩,品位较低,层位稳定,储量大,常构成大型及特大型铁矿床——鞍山式铁矿。此外,本溪、密云、冀东迁西、吕梁等大铁矿,均产于太古宙地层中。
国外:苏必利尔湖铁矿、圭亚那铁矿、瑞典的基隆纳铁矿、澳大利亚西部铁矿、南非和印度的铁矿等,都产于太古宙地层。为沉积变质铁矿,占世界铁矿总储量的60%。
太古宙普遍的铁矿与古地理环境有关。氢氧化铁和胶体SiO2(蛋白石)同时沉积,称硅铁沉积(BIF)。经区域变质,氢氧化铁脱水、重结晶变成磁铁矿或赤铁矿;胶体SiO2变成石英,变成条带状磁铁(赤铁)石英岩。
几乎在所有古地块的有关地层中皆形成石英脉金矿。
其形成与花岗岩侵入有关,如澳洲西部、南非和北美。我国山东招远、河北遵化、青龙等地也都产金矿。
6
元古宙
从25—6或()亿年,共19亿年。划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其中新元古代后半段,单划分称震旦纪。
从缺氧气圈到贫氧气圈
藻类植物繁盛,光合作用使气圈和水体含较多氧。使地层有含铁紫红色石英砂岩及赤铁矿层。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菌类和蓝绿藻类进一步发展。在岩层中广布蓝绿藻类的群体,形成叠层石。另外,元古宙地层含有微古植物。
由陆核到原地台和古地台
在太古宙晚期的阜平运动,形成了陆核。早元古代中期的构造运动,中国称五台运动;早元古代晚期的构造运动,中国称吕梁运动等,使陆核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原地台和古地台。
古元古代地层和中、新元古代地层有很大区别
下元古界(Pt1)和上太古界(Ar2)共同构成地台基底。到了中、新元古代,形成地台盖层。因此,中元古界(Pt2)特别是上元古界(Pt3)震旦系(Z)属于盖层沉积。
元古宙的一般地史特征
7
叠层石 元古宙古陆分布
8
中国的元古宙古地理和地层
形成了:北方华北原地台、南方扬子原地台,西部塔 里木原地台。
华北地区
形成了碎屑-火山沉积和含叠层石的白云岩沉积以滹沱群为代表;五台-太行山地区形成磨拉石堆积。属地槽活动型堆积。河南形成嵩山群,安徽形成凤阳群,都属稳定类型。上述沉积经褶皱夷平,为中、新元古界不整合覆盖,该不整合面分布广泛,即吕梁运动
前寒武纪太古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