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看病幻灯片.ppt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看病幻灯片
第一页,共28页
一 看中医前的注意事项
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其中望诊是诊病的首要环节,它包括了望精神状态、望面部气色、望舌苔、望舌质、望唇甲等诸多方面,它是患者留给医生的最初印象,对其他三诊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页,共28页
从中医角度说,面部不同的颜色、舌苔不同的色质所代表的病症是不同的,如:面色发黄提示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颜面浮肿、面色发黑提示有肾脏疾患,面色苍白大多见于贫血的患者,面色红赤多为高血压病,面色发青考虑肝脏疾病的可能性较大;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为脾胃虚弱的征象,舌尖发红有刺者多为心火亢盛,舌苔黄腻为胃内热盛,舌苔黎黑肾病多见。
第三页,共28页
有些患者平素还有涂指甲油的习惯,但是就诊前必须保持本色,因为很多微循环障碍的病人指甲色淡、色白,一些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指甲发紫,这些都需要通过望诊进行诊察,此外像双目眼睑有无肿胀、有无眼袋,口唇颜色如何,有无颧红,患者精神怎样,反应是否迟钝等等都需要医生认真望诊,然后结合其它三诊方能做出正确判断。
第四页,共28页
正因为如此,希望患者来看中医时千万不要化妆,不要涂指甲油,不要进食染舌的食品(如山楂、草莓、橄榄等),以免影响疾病的诊断。
第五页,共28页
二 煎中药有讲究
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因其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又具有制备简便,吸收显效迅速等特点,倍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眯。但是,面对一包包的中药,常常使人们不知所措,为此向您介绍一些煎中药的知识。
第六页,共28页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第七页,共28页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时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第八页,共28页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第九页,共28页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第十页,共28页

中医看病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薄荷牛奶
  • 文件大小1.20 MB
  • 时间202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