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
毛 泽 东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背
景
介
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 雪》。当即,《新民晚报》登载了此词,重庆整个山城都轰动了。
蒋介石气急败坏,要求他的御用
文人日夜埋头写作以写出一首在气势
上、意境上胜过这首的词。然而,那
些御用文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也没
有写出来。于是这首词就更加响彻祖
国的大江南北。
毛泽东的诗词迄今为止,已公开发表了68首。他的诗词概括了中国半个世纪的革命岁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词于雄浑豪放之间,自有一股扭转乾坤之势。他以这一鲜明的艺术个性,领一代革命诗词之风骚。毛泽东诗词将历史、现实、理想的内容超时空地融汇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新境界。
题解 : 沁园春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别体,长短句。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以此得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
毛泽东一生写过不少诗词,其中我们熟悉的用“沁 园春”填词的有《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
听读 整体感知
从毛主席的诗词中你能感受到一代伟人怎样的胸襟和气概?
讨论下列问题:
⒈《沁园春 雪》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⒉ 文章的写景、抒情、议论如何巧妙地熔为一炉?
⒊动静相衬、虚实相生表现在哪里?
⒋文章的语言有何特色?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分析意境,体会感情
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开阔 气势磅礴。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互文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统领下文
从南到北
自西向东
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沁园春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