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史
课程安排
第一章外国电影史
第一节:电影的发明和原始电影
第二节:近现代的西方电影
第三节:苏联早期电影和蒙太奇学派
第四节: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电影
第五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第六节:巴赞及其长镜头电影理论、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电影
第七节:欧洲现代电影
第八节:新好莱坞电影
第九节:三、四十年代的苏联电影
第二章中国电影史
第一节:艰难中的摸索起步——郑正秋、张石川
第二节:走向成熟——左翼电影潮、抗战八年的中国电影、中国电影的异军突起
第三节:曲折中发展——建国初期、56-57的创作新高潮、59年的创作高峰、60年代初的新发展
第四节:探索电影与主流电影的并进期
第一章外国电影史第一节电影的诞生
路易·卢米埃尔:他的影片是“一种可以重现生活的机器”。
乔治·梅里爱:他表现的“银幕戏剧”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倾向于技术的应用。
“百代公司”:电影工业化。
“艺术影片公司”:决定把更为严肃的艺术性带到电影中来; “在著名的戏剧中用著名的演员”。
卢米埃尔兄弟
卢米埃尔兄弟是巴黎著名的摄影师。是电影的首创者和奠基者。
1895年 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中,用“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这一天不仅仅标志着“放映术”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他们所有的影片都属于单镜头影片,都是生活的再现,富有最强烈的现实性,是世界电影史上记录片的开端,也是无声喜剧片的先驱。有名的《水浇园丁》是一部蕴含着噱头的、萌芽状态的喜剧片”影片取材于一套连环画,规模很小但包含着许多的喜剧因素,是“后来出现的一切喜剧片的胚胎和原型”
卢米埃尔兄弟影片的特点(开创性)
1、首先,他们在单一的生活景致中发现了一种动人的情趣,使当时的灰色银幕光彩照人。
2、他们表现出高超的摄影技巧和优雅的审美趣味。《火车进站》这部影片中,物体与人物时远时近,不同景别的视觉变化,形成了纵深的场面调度。这恰恰是我们今天通常使用的“长镜头”的拍摄方法,即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下来的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连续体。
3、他们还无意识的对蒙太奇进行了尝试。
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乔治,梅里爱曾是卢米埃尔影片的第一批惊奇的观众。这位巴黎制造商的儿子,擅长绘画、喜欢魔术,有很好的文化艺术修养。
他系统地将绝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关装置以及景或幕的划分等等,应用到电影上来,形成了他“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最著名的影片《月球旅行记》
《月球旅行记》
《月球旅行记》,是梅里爱艺术创作中登峰造极之作。影片描述了天文学家到月球探险的过程:自命不见的天文学家们开会决定到月球去旅行,他们钻进了一颗炮弹中,由天使般的少女们把他们发射到太空,炮弹在月球上着陆登月成功,月球上火山爆发,大雪飞舞气候无常,睡梦中身边出现了各种星座,月球人发现地球人愤然追赶,探险家们乘炮弹返回地球,手持着降落伞落人海中,最后大家又出现在一次聚会中。全片分30场,共15分钟。梅里爱几乎调动了他所有的艺术手段制作了这部影片,并亲手绘制了广告招贴画。
电影史0——引言(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