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一部闹热的《牡丹亭》——《长生殿》与《牡丹亭》“至情”文化主题比较
《长生殿》:一部闹热的《牡丹亭》——《长生殿》与《牡丹亭》“至情”文化主题比较 2007年9月
第24卷第3期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西安)
JournalofFurtherEducation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
Sep.,2007
《长生殿》:一部闹热的《牡丹亭》
——
《长生殿》与《牡丹亭》"至情"文化主题比较
董雁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710062)
摘要:清人梁清标称洪异巨作《长生殿》为"一部闹热的《牡丹亭》","至情"观而言,
二剧都是将"情"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有着人文思想和文化精神上的传承关系;但是,由于身处于清代古典主义盛
行的文化氛围之中,洪畀在《长生殿》里所传达的至情观又迥异于《牡丹亭》,反映出清代特有的时代气息及文化的
,汤显祖采用的是"肯綮于生死之际"的超越现实手法,而洪异以情感忏悔和
诗意升华代替汤氏的情欲张扬和个性意识,宗教意味较为浓重. 关键词:《长生殿》;《牡丹亭》;以情抗理;导情入理;情悔
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9—3826(20Cr7)03—0068—05 收稿日期:2007—03—20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洪舁的《长生殿》是明清
时期表现"至情"文化主题的两部着名传奇作品.
清人梁清标称《长生殿》为"一部闹热的《牡丹 亭》"„(P?,《长生殿》比为《牡丹 亭》,是因为就创作主旨来说,《长生殿》主眼仍在 写"至情",与《牡丹亭》无异;至于说其为"闹热", 则是指洪舁将原本闺中才有的儿女私情,放置于偌 大一个历史情境中来铺陈,却又不令人感到支离, "至情"思想而言, 虽然二剧都是将"情"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有着 人文思想和文化精神上的传承关系;但是,由于身 处于清代古典主义盛行的文化氛围之中,洪舁在 《长生殿》里所传达的至情观又迥异于《牡丹亭》, 反映出清代特有的时代气息及文化的理性省思色 "至情"表现形式而言,汤显祖采用的是"肯 綮于生死之际"的超越现实手法,而洪舁力图寻求 佛教对伦理异化的拯救,宗教意味较为浓重. 68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在明代主情主义思潮勃 自嘉靖,万历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 地区的生活,也正深刻地改变着有二千年历史的传 统儒学思想的影响.
明代成化,弘治以前,思想界基本上是程朱理 "天理", 它被说成是宇宙间惟一的绝对的超越万物的本体. 所谓"宇宙之间,,地得之 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 所适而不在"[】'硒)."理"不但是宇宙的本原,天
地万物的母体,还是人类伦理道德,礼仪的来源. 而"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 退","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人要道德完美,就要穷天理,节人欲.
明代中叶,理学开始受到冲击,代之以心学. 王阳明也讲天理,但那"理"不是悬浮在外部世界, :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且谓"心即理也",
"心外无理,心外无事"_4J(,而"人是天地的心", ",成鬼成 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天地间活泼泼地, 无非此理,便是吾良知的流行不息"【4】(nm'.王阳 明体悟到在"理"中难以求得性,提出"心即理",以 "心本体"取代朱子的"性本体",就是欲将性与情 统之于心,从而使理学更富活力与创造性,目的仍 以"尊德性",挺立道德自我为宗,并不违背理学原 ,赋予它天 然自足,生天生地,主宰一切的本能和"活泼泼 地","发见流行"的性质,这又无疑是对理学"性本 体"的一种反动.
所谓"弥天都是网,何处有闲身",阳明心学所 体现出的意义还在于它使世人顿感思想枷锁的存 在,并认识到枷锁是可以挣脱的,给了世人不拘成 说, 州学派"掀翻天地",大力扩张心体的感性内容,加 之南宗禅那种本心自认的思想观念,色空无碍的思 维方式和狂禅式的行为方式,进一步激发了个体感 性欲望,,经过泰
州学派的改造,心学被生发,提升为与传统儒学和 程朱理学相颉颃的个
《长生殿》:一部闹热的《牡丹亭》——《长生殿》与《牡丹亭》“至情”文化主题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