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名家笔下的母亲——写母亲的散文阅读》是一节阅读整合课,教学的设想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是朱德回忆自己母亲生前事迹的散文,叙述质朴平实,饱含深情,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深切感激与深厚怀念,非常适合八年级的学生阅读。在本课的课后练习中推荐了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和老舍的《我的母亲》,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学情,另找来了胡适《我的母亲》进行四篇名人写母亲散文的整合阅读。这四篇文章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各方面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在提高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还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始终围绕着对文章能“知其事,读其人,悟其情
”,在知识目标上能够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母亲的人物形象;在情感目标上,赏读文中的经典语句,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并能延伸到自身,让学生懂得感受母爱,懂得报答母亲。在教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前提下,通过质疑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点拨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教材分析】
《名家笔下的母亲——写母亲的散文阅读》是一节阅读整合课,教学的设想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是朱德回忆自己母亲生前事迹的散文,叙述质朴平实,饱含深情,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深切感激与深厚怀念,非常适合八年级的学生阅读。在本课的课后练习中推荐了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和老舍的《我的母亲》,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学情,另找来了胡适《我的母亲》进行四篇名人写母亲散文的整合阅读。这四篇文章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各方面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在提高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节课希望让学生以散文的文体特点为主线,学习四篇同写母亲的散文,在知识目标上能够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母亲的人物形象;在情感目标上,赏读文中的经典语句,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并能延伸到自身,让学生懂得感受母爱,懂得报答母亲。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多种方式朗读、质疑点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教授,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享受在阅读中完成学习的过程,并能通过整合阅读课爱上阅读,提升阅读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锻炼,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力和灵活运用能力都有所提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阅读能力也有很高的提升。本节课为名家笔下写母亲的散文阅读学习,每篇文章比较具有趣味性,同时并不是很长,学生能够具有提前预习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老师点拨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方式阅读、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质疑等多种方式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并提升阅读素养。
这四篇写母亲文章的选取,也比较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将学生实际生活中对自己母亲的情感表达贯穿到文章的学习中。同时通过课堂上对文章深情语句的反复、多形式朗读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欲望。综观学生的课堂表现,也确实达到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一、导入,理解内容
师:同学们,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过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位名家的文字世界,感受他们笔下的母亲。
首先我们来交流一下对这几篇文章内容的理解。
生: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生: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交代了母亲的姓氏和早逝,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生:胡适《我的母亲》
6 回忆我的母亲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