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顯微鏡下細胞的世界
生物的共同基本單位-細胞
那麼觀察細胞時所使用的工具呢?
細胞的發現史:
1. 17 th 虎克:(1635~1703)
what is this ? death or alive ? 著作:微物圖誌(1665)
2. 19 th 德國許宛及許來登:
細胞的主要部分為細胞核,他們認為「動植物皆由細胞與細胞的衍生物所構成」 自此確立了細胞學說
1930年代發展出來的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替代光,可以放大數十萬倍。
原核細胞:無核膜,DNA裸露在細胞質中,演化史中 早出現,較原始
真核細胞:有細胞核,DNA位在核膜中
原核生物簡介
1•都是單細胞生物,例如細菌、部分藍綠藻,另外藍綠藻也有群體型、絲狀型。
2. 原核生物的基本構造: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裸露的 DNA
a. 細胞壁:成分為月太聚醣,具有保護作用。
b. 細胞質:呈膠狀,生物體內化學反應進行的主要場所 。
c. 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半透性)。
d. DNA :遺傳物質,但無核膜包裹,故稱原核。
3. 其它附屬構造:
a. 莢膜:為多醣類,位在細胞壁之外,有幫助細胞附著於物體表面的功能,部份種類 與致病力有關
b. 膠質鞘:部分藍綠藻有,有附著功能
c. 鞭毛:運動
d. 葉綠囊:內含葉綠素a,可行光合作用,
真核生物簡介
1. 原生生物、動物及植物細胞,皆具有核膜包裹 DNA所以稱之真核細胞
2. 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 (植物)
a. 細胞膜:以脂質為主形成的脂雙層構造 + 蛋白質鑲嵌於其上 + 部分醣類嵌於少部 分蛋白質上 blood type ;功用:控制物質進出 (小分子自由進出 )
b. 細胞核:細胞核為細胞的生命中樞,當細胞分裂時染色質為濃縮呈棒狀的染色體, 而每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是固定的
c. 細胞質:介於細胞膜與細胞核之間的原生質,呈膠狀。
植物的細胞
1. 植物細胞的構造: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a. 細胞壁:由纖維素組成,位細胞膜外,具有支持及保護的功能 (不具半透性 )
b. 細胞內有葉綠體,可行光合作用。
植物細胞的觀察
目的:本實驗觀察葉片的表皮組織,藉以了解植物細胞的基本構造。
器材:
1. 光學顯微鏡 1 架 2. 載玻片 2 片 3. 蓋玻片 2 片 4. 滴管 1 支
5. 吸水紙 1 張 6. 碘液 少許 7. 鑷子 1 支 8. 準備好的葉片
步驟:
1. 在載玻片的中央加一滴水
2. 取一片葉子,將葉子的背面 (即下表皮 )向著自己,依圖片中的過程將之折斷,並在 折斷處輕輕撕拉,使撕裂的邊緣有薄而無色的薄層。
3. 取下該表皮的一小片,用鑷子夾取後放在載玻片的水中。
4. 加上蓋玻片。
5. 將製好的玻片表本 ,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先用低倍觀察細胞之形狀和排列方式, 再於高倍鏡下觀察細胞之構造
显微镜下细胞的世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