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开发阶段成果 337 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一、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二、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学制三年四、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汽车维修职业岗位群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具备沟通与表达能力, 牢固的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 养成规范严谨的操作习惯,能够从事汽车维护、修理和检测的一线作业人员。(二)岗位范围汽车维修企业的汽车维护、小修、总成大修、车辆大修和车辆性能检测等岗位。还可拓展到汽车维修行业的汽车保险理赔、客户服务、工具与资料管理、配件管理、配件采购、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服务顾问等岗位。(三)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标准《汽车修理工(中级) 》证书五、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一)知识 1 .具备中职生必备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知识。 2 .熟悉 200 - 300 个汽车维修常用专业英语词汇、短语和缩略语。 3 .具备汽车结构、原理、使用、维护、修理、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知识。 4 .具备汽车维修仪器、设备、常用工具、量具使用的基本知识。(二)能力 1 .具备获取和应用汽车维修资料的能力。 2 .能识读汽车电路图。 3 .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简单的汽车维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汽车维修技术资料。 4 .能独立规范使用工量具、仪器设备,进行汽车维护、总成大修、部件检验和汽车性能测试。 5 .有制定实施维修作业方案的能力,能分析、排除车辆常见的简单故障;能对完成维修作业的车辆进行维修质量检验和评价。 6 .能通过语言表达使客户清楚维修作业的目的和为客户提供用车建议;能通过语言或书面表达方式达到与合作人员或部门之间的沟通。 7 .具备学习能力和自省、自控、抗挫等社会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具有不断学习车辆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意识。 2 .具备正确对待岗位工作的态度。 3 .具备成本控制和安全环保意识。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实验项目报告 338 4 .具备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六、课程设置原则说明课程设置原则是职业学校制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必须遵照执行的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校本课程和毕业实习环节。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德育、体育等, 具体要求按照教育部、北京市教委有关规定执行。公共基础课程课时数不低于总课时数的 35% 。专业核心课程和毕业实习环节课时数不少于总课时数的 50% ,毕业实习环节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校本课程设置主要体现学校对学生文化素养、社会能力、适应拓展的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校本课程可以就某种文化素养、社会能力做强化教育或训练, 也可以就某个要拓展的专业岗位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做专门教育和训练,还可以将某个或某几个专业核心课程做深做细。校本课程课时数不超过总课时的 15 %。七、专业核心课程框架(见表一) 表一专业核心课程框架序号课程名称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参考课时 1 汽车与汽车维修企业概况整合课程,无对应典型职业活动 70 2 汽车机械基础整合课程,无对应典型职业活动 100 3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整合课程,无对应典型职业活动 60 4 汽车运行材料整合课程,无对应典型职业活动 40 5 发动机维护发动机机油和机油滤清器的更换;清洗节气门、喷油器和进气道;火花塞、高压线的检查与更换;正时皮带与传动皮带的更换;蓄电池的检查与更换。 68 6 发动机机械修理发动机节气门响、机油压力低、气缸压力低、发动机烧机油、发动机烧水、发动机漏油等典型发动机机械修理 80 7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怠速不稳故障;发动机启动困难故障;发动机加速不良故障;发动机尾气排放不合格故障、发动机水温异常故障、发电机发电量异常故障、起动机工作异常等典型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60 8 底盘维护更换变速器油;底盘系统润滑作业;离合器检查与调整;轮胎拆装、换位、动平衡;四轮定位检测与调整; 更换转向助力及滤芯; 100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开发阶段成果 339 更换制动液;更换制动片;制动器测量;驻车制动器调整;制动管路检查;底盘螺栓紧固;检查悬挂胶套等。 9 底盘总成大修离合器总成大修;更换半轴胶套;变速器、主减速器与差速器、分动器大修;更换转向器、更换减震器、更换 ABS 泵、制动总泵、分泵、助力器;更换悬挂组件等典型总成 110 10 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离合器打滑和分离、接合不彻底、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打滑、换挡冲击、轮胎异常磨损、行驶跑偏、行车方向盘抖动、转向沉重、转向异响、方向盘自由行程大、制动跑偏、制动不灵、制动踏板抖动、制动时方向盘抖动、制动踏
北京市汽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汇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