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望庐山瀑布7.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望庐山瀑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主题:自然风光
课 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伊河路小学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王晓蕊/郑州市中原区伊河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识字、写字愿望;能准确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基于口语交际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时要有自信心。

《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爱美情趣。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在教学时适时进行点拨,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注意体会诗的意境,是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难点。

《新课程标准》对低段的古诗教学,要求与高段的有很大不同,一二年级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诗意,能熟读成诵就行了。因此,我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根据古诗特点和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认瀑、布、炉、烟、遥、川,六个生字,会写照、庐、烟、挂、川,五个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记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诵古诗的能力;通过品读古诗,了解诗意;通过品评诗句,体会诗句的意境和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句意境。
评价目标
会读认识“瀑、布、炉、烟、遥、川”等6个生字,会写“照、庐、烟、挂、川”等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全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环节二
初读古诗句,
认识生字
1、谈话激趣,出示庐山图片。
2、大家觉得庐山的风景怎么样?谁想说一说?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利用谈话和图片引入新知,激发学生主动探知的积极性。
1、师

望庐山瀑布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0986****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