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善良的使者,
是挚爱的化身,选择教师就是选择高尚。因为梦想,所以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虽然站上了三尺讲台,但我不想只做教书匠。我从不埋怨忙忙碌碌,只担心忙碌中毫无收获。因为我知道教师是事业,不是饭碗。只有在忙碌后才有收获,在收获后才能感知自己存在的价值。由此,我担任了数学教学工作并兼任班主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班级管理的内容需要广泛拓展,班级管理的方式需要不断创新;班级管理的方法需要讲究艺术。这是近几年来班主任面临的共同难题。因此我深感责任的重大,这不仅要求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和艺术。但我始终坚信:用心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力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惟有把事情做好,才能不负领导与家长的期望,才能不断实现新的超越。下面就我的管理班级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在学生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明白,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学习风气、行为习惯如何,与班主任有很大关系。从工作开始,我一直担任班主任。从当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我就坚持一个信念:教育的质量就是教师的质量。只要我当班主任,就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必须有规范的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要想这个班级具有凝聚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那就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我深知一个经常迟到的学生,不可能在学习上不断进取;一个卫生都不打扫的学生,学习往往缺乏合作的精神;一个看见老师不愿打招呼的学生,难以拥有良好的心态。
针对本班的实际,我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完善班级管理的各项具体制度,将学生在校内的行为加以具体规范,从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提出明确具体有效的要求,并监管和落实到位。并设立了班级管理量化考核制度,详细规范了考核的原则、方法、时间、分值等,把学生在校的所有行为予以量化论分,定期公布,累计积分,并把积分作为评优树先的依据。具体操作是,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作为管理小组长,负责管理并记录本组成员的所有得分情况,每周一公布。每一学期结束后累加公布总成绩,组内成员的总分之和为每组的成绩,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班级管理成效显著。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责任心较强的学生都能在每周指出量化中出现的问题或提出一些个人建议,这为我制定下学期的班级管理制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通过不断努力,我所带班级的班风、学风日渐浓厚,学生的学习态度日益端正,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形成了你追我赶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成绩一直在提升。
二、班级管理的“三沟通”
“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近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逐步体会到这一点。从心里爱学生,并结合恰如其分地沟通交流,会让师生之间绽放出和谐灿烂的花朵,作为一名班级教育管理者,沟通的对象有学生、家长、任课老师等,其中学生是主体,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愉悦学习、健康成长。
1、与学生沟通。传统中的师生关系往往是老师高高在上,说
教师是善良的使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