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秦汉的都亭与乡亭.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秦汉的都亭与乡亭
分类:教学研究
作者:高 荣
字数:2886
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 第11期
  摘要 秦汉的都亭不只设在城内,在某些乡也设有都亭。一县之内未必只有一个都亭,但却是一定区域内最重要的亭。乡亭的地位低于都亭,故又称为下亭。乡亭和都亭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人员往来较多的地方,因而是官府发布文告之处,有的都亭还是军队驻扎之所。
  关键词 秦汉,都亭,乡亭
  中图分类号 K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08)22—0060—04
  
  秦汉的亭与乡、里不同性质、不同行政系统,是一种维持社会治安兼顾邮传的机构,已几为学界共识。就都亭与乡亭之制而言,人们的认识还存在明显分歧。一种意见认为,都亭是指在京师及郡国县道治所的亭,既可在城内,也可能在城外,但一个城市只有一个都亭。持此说者以劳榦、严耕望为代表。另一种意见认为,都亭毫无例外地都在城内,但它不是指某一具体的亭,而是都会或城市所在地之亭的总称。还有的学者则强调都亭作为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本文尝试对秦汉都亭与乡亭制度,做一些新的探讨。
  
  一、都亭之设不限于城内
  
  文献中对都亭的记载很多,如《史记》和《汉书》的《司马相如传》中,都有相如往投好友临邛县令王吉而“舍都亭”的记载。及至唐代,对秦汉都亭的位置已有三种解释:司马贞认为都亭位于城外,颜师古则主张都亭在郡国县道治所,而李贤则认为所有的都亭均设在城内。
  《左传》鲁庄公二十八年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此就西周宗法制下尊卑等级而言,有“宗庙先君之主”者为大宗,反之则为小宗。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原来各级大宗所在的“都”,逐渐演变为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的治所。中央政府所在的京师称为都城,由中央派驻各地的机构称为都官。久而久之,设在郡县治所的机构前也加上“都”字,都乡、都亭即属此类。故有“凡郡国县道治所,皆有都亭”之说。司马相如人住都亭后,临邛令“缪为恭敬”,但他“日往朝相如”,可知此都亭在县城内,甚至就在县廷附近。
  《水经注》载,榖水“迳瑶华宫南,历景阳山北,山有都亭”。关于景阳山及其都亭,史籍多有记载。如郦道元引孙盛《魏春秋》载:“景初元年,明帝……起景阳山于芳林园,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三国志·魏文帝纪》黄初四年(223年)九月甲辰条裴松之注云:“芳林园即今华林园,齐王芳即位,改为华林。”《洛阳伽蓝记校笺》引《洛阳图经》:“华林园在城内东北隅,魏明帝起名芳林园,齐王芳改为华林。”又引《河南志》:“华林园,即汉芳林园……避齐王芳名,改日华林。”可见,景阳山是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年)在洛阳城内东北隅之芳林园(后改名华林园)中人工修造的山,此山之都亭即洛阳城内的芳林亭。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亭都设在都城或郡国县道邑所在的城内。《后汉书·桓帝纪》载,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八月诛灭梁冀后,汉桓帝封单超等五人为县侯,尹勋等七人为亭侯。其注云:“七亭侯谓尹勋宜阳都乡、霍谓邺都亭、张敬山阳西乡、欧阳参修武仁亭、李玮宜阳金门、虞放冤句吕都亭、周永下邳高迁乡。”其中的“宜阳都乡”即宜阳县之都乡,“邺都亭”即邺县之都亭,“山阳西乡”即山阳县之西乡,“冤句吕都亭”即冤句县之吕乡都亭,均指封地而言。因

论秦汉的都亭与乡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kusha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