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中英对照):双膦酸盐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安全性系 统评价再评价和药物假期的探讨 The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 on safety and a discussion on the drug holiday of bisphosphonat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作者姓名: 卢丽清
指导教师姓名 张建萍 及学位、职称: 博士 副教授
学科、专业名称: 临床药学
学位类型: 学术学位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2018 年 06 月 01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黄河清
论文评阅人: 邓伟民 杨 丽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中文摘要 目的:对长期使用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系统评价再评价。结合循证研究结果,对广州 某医院长期使用BPs治疗POP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药物假期开展的必要性 和可行性。 方法: 1. 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维 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及万方数据库,并进行手工检索,收集 BPs 治疗 POP 的安全性系统评价/Meta 分析,提取心血管不良反应、致癌性、下颌骨坏死 和非典型性骨折等主要结局指标。采用 AMSTAR 工具评价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 运用 软件对心血管不良反应进行 Meta 分析,其他结局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 析。 2. 对广州某三甲医院长期使用 BPs 治疗 POP 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 为①连续口服阿仑膦酸盐(70mg/周)或静脉注射唑来膦酸盐(5mg/年)≥3 年的 POP 患 者;②年龄≥50 岁;排除标准为①排除使用其他类别抗骨质疏松药物的 POP 患者;②排 除各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收集所有患者基本人口学资料,基线及用药 1、2、3、4、 5、6 年腰椎 L1-4、股骨颈和全髋关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 I 型原 胶原 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N-peptide,PINP),β-I 型胶原羧基端肽 (β-isomerized carboxy-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N 端骨钙素(N-osteocalcin,N-OT)及甲 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用药期间骨折情况、罕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对每年骨密度和骨转换标志物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3. 利用 WHO 骨折风险评估分类标准对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的使用 BPs 年限≥3 年的患者进 行骨折低、中、高风险分类,分析各类骨折风险患者用药前后疗效指标 BMD、PINP、β-CTX、 N-OT 和 PTH 变化特点,并筛选出骨折中低风险患者用药年限≥3 年后骨密度 T 值>- 且未发生骨折的患者,并一一进行电话访问,确定可以进入药物假期的患者人数。组内比 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结果: 1. 共纳入有关 BPs 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19 篇,包括 5 种 BPs 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其中,心血管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