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张玲.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几个问题的体会
张玲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 基本理念: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就是“以人发展”为本
d 过程互动:教学高效率,追求深层次的理解,教学注重启发式
价值取向:
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
a 价值提升:从知识承受者到自我发展的承担者,从以知识为本到以人的主体发展为本
b 重心下移:从关注尖子到关注每一个人,从知识关注转向与生活领域沟通
c 结构开放:由国家集中管理到以学校为本的自主管理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和发展
e 动力内化:社会上成为合格的人-----外向交往,情绪调节,
协同相容,责任意识,开放探究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的几个方面
新型的师生关系:
业务关系、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三个方面
1 师生之间的业务关系: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分别充当一定的角色以及在双边共同体中的分工合作。即教师指导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互动关系。
2 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组成了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要遵守一定的伦理原则,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也享有一定的道义权利。
3 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态度和感受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心理关系。
师生之间的业务关系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人力保障,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伦理关系是教学文明与否的重要标准,又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保障;情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自然结果,也是教学活动状况的重要衡量工具,师生之间的情感心理交往是师生心理交往的动力和支柱。
三、新课程对教师角色换位提出的要求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 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3 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
4 从教学与社区型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教师要注意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四、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内涵的认识
1 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
2 在我们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意识(2)创新思维(3)创新技能(包括动手实践)(4)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3、具体操作层面上要做到:首先,引发好奇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奇思异想;
再次,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独立的探索,有所发现,动手实践,去亲身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帮助者,参与者,指导者。
五、高中教育应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终身教育奠基
6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 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和反思意识,提倡科学研究精神
4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自学自励。
3 具有收集交流处理,使用信息的意识与技巧,
2 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1 培养学生成才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
六、如何理解“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
4 社会不需要知识量渊博但无能力的书橱式的“人才”,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信息时代,知识数量大大超越人类记忆极限,知识更新迅速,人们必须终身学习,“毕业”不是结束学习的概念,“就业”是新一轮学习的开始,今天不仅可探究学习,而且可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自主在浩翰的知识海洋里寻找、挑选、挖掘社会生活需要的知识。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体验、领会、内化过程,要自主探究式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
1 这句话是对旧的培养目标和方法的否定,是全新理论下教育培养目标的表述,是社会和时代对具有创造性人才的期待。
因此,新的历史时期的教育,要使学生不仅仅要自主探究式地学习、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和自主学习的学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还应努力养成理性思考和能力,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动手,敢于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样将来才能大胆变革,开拓进取,善

张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34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8-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