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主要内容概括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研究综述
摘要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从问世开始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它在心理学的领域里竖起了一座丰碑,然而精神分析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活动,这样一来精神分析不可避免地学派林立。弗洛伊德一生都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一切现象。精神分析学说是弗洛伊德对那个时代的科学知识的创造性选择的结果。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从一种探讨精神病病因和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演变成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最后这理论又发展成为了一种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本文结合资料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略作分析。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简介和主要思想
(一)
生平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和文艺批评家。出生于捷克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该校医学院博士学位,1897年起开始“自我分析”的工作,研究自己的梦,1939年因患口腔癌死于英国伦敦。[1]
主要著作。《歇斯底里研究》(1895)、《梦的解析》(1900)、《性学三论》(1905)、《论无意识》(1915)、《自我与本我》(1923)、《焦虑问题》(1926)、《自我和防御机制》(1936)等。
(二)
主要思想
1、精神分析学理论
无意识与心理结构说、泛性欲说、梦的学说。
2、文艺观
文学是性欲的升华、俄狄浦斯情节与创作动力、创作与白日梦、作品是“经过改装的梦”。[2]
总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强调泛性欲主义,用俄狄浦斯情节来解释创作动机,艺术即做梦,是人的潜意识欲望的达成。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内容
弗洛伊德的理论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理论一般指他在1920年以前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
1、意识和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部分: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①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
②潜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
③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2、压抑和抵抗。人的某些本能欲望常常是不被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等所容的。因此,欲望与规范就产生激烈的斗争,往往是欲望迁就规范受到压抑。由于压抑的无意识欲望不能闯进意识域里来,患者难以联想起自己的隐私这种现象,弗氏称之为抵抗或抗拒。
3、泛性论: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主要内容概括(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