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请管理好你的情绪.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请管理好你的脾气
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捷
当教师的爱发脾气,这是“通识”,为孩子,为班级,为自己,为琐事,引爆脾气的因素很多。业内个别修为高的教师就凭着“不怎么发脾气”就能得到大家的敬仰。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也觉得爱发脾气没什么大不了,和师德,修养,扯不上边。脾气嘛,与生俱来,说来就来,来时如江潮汹涌,当事时不发脾气不得以舒缓,憋坏自己无人能代替。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脾气可以得到管理,而且还是自我管理。注意,不是憋着忍着,而是管理。让其变为现实的是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带来的专题讲座“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虽然面向大众,但是尤其能给教师这个职业从业者很大的启发——脾气爆发源于对人生的错误认识,端正认识就能有效管理好自己的脾气。
哲学家认为世间没有绝对的对或是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而我们在认识上最大的误区是采用“二分式”的简单认识:不是对就是错,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不是进步就是倒退,我们常常面对童稚的言行进行“二分式”判断,所以总是自己气自己。其实,就算是成年人的言行,也不能用简单的对或是错来判断,更何况是孩子?在教学管理中最常处理的就是孩子间的争斗,问其原因,总是互相指责,“他先如何如何”。这原本就是一本糊涂账,可越是扯不清道不明的教师非要弄个水落石出,分出个是非来。这样处理的结果当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附带赠送给自己的是不良的情绪。与其做这样的“判官”,不是当个“和事佬”,看到两个怒气冲冲的孩子在你的调解下喜笑颜开,自己能获得无限快乐。
顺带说到成功。曾教授从哲学角度说世上根本没有“成功”这一说。他例举了秦皇汉武等诸多古今帝王,他们可谓是功成至尊,不可一世。但是今天的历史对其仍有是非曲直的评述,却从未有过成功一说。孩子呢?自然更没有,他们的日子还长着呢!可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或者学校喜欢一再给孩子“封王拜相”,“加官进爵”,用成功来界定、标榜孩子的表现。我们自己也时不时被各种评先荣誉称号的竞争纷扰,也常常为了孩子之间的竞争而烦恼。过程如此,结果既出也不能幸免:成功者脱颖而出,我们的脾气转嫁到将“成功”者和其余的进行对比,以“成功”作为标榜警示,教育,促进,鞭策“后来人”,怒其不争,情绪在对比中陷入低谷。孩子是发展中的人,你也用发展变化的目光去欣赏,就会不断欣喜地发现他们每天都在进步。在我执教的班级中,三好生以及各种荣誉称号的评选,人数没有凑齐没关系,谁上了都欢喜。我只是希望将激烈的竞争和成功的意识降到最低,让孩子在和谐互助的人文环境中成长。
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还要避免遇事时太过及时的反应。汪曾祺回忆其旧宅中有一挂轴,上书
“无事常此静坐”,其中大有禅意,先生多得益于此。静坐就是反思,遇事冷静,三思后行能趋利避害。许多教师在面对事件发生时习惯第一时间做出反映,说教,批评,喝斥,情绪就失控了。对人对事,当下发火的必然后悔!例如孩子考试成绩不佳,教师不要马上约其谈话,不要急于批评指责,此时要考虑到孩子的情绪已经很低落,不要雪上加霜。要知道,说着说着自己也会被绕进去,情绪受到感染。曾仕强教授强调:说教的次数多了会引发孩子的厌烦,考不好老师这么紧张,原来你这么着急,我还急什么呢。于是,孩子潜意识形成了为教师而学,适得其反。我们在遇到不顺心,烦躁的时候,先静一静,想一想,给大脑一个缓冲也会让扑面而来的焦虑得以化解。
还有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请管理好你的情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nrdwb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