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新送教授治疗风湿痹症的经验总结
冯新送教授是骨伤科专家,中医骨伤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医骨伤科的教学、医疗和科研40多年,成绩裴然。他擅长中医骨伤科,对中医骨伤科教学和临床有较深的造诣,尤其对中医治疗风湿痹症见解独到,疗效显著。余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择其精髓,总结如下。
痹证是中医骨科常见的一种病症,《素问·痹论》篇中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说明痹证的外因主要与风、寒、湿邪有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冯新送教授认为人体正气不足或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在此基础上,风寒湿热燥等外邪侵袭,或内生五邪及瘀痰引起而造成经脉气血不通而致风湿痹症。因此,痹证之病机是以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本,风寒湿热及瘀血痰浊之邪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
冯教授对治疗风湿痹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痹症常寒热并存,虚实夹杂,治疗应针对不同的病种,辩证论治,随症加减。首先,对于风寒湿痹,着重温补肾阳。冯教授认为,对于痹证而言,其气必虚主要指卫气虚。脾为卫之主,肾为卫之根,卫气虽源于脾胃,而实根于肾阳。临床见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者最易患风寒湿痹。以肢体关节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为临床特征。温补肾阳乃治本之举,祛风散寒除湿仅为治标。常选用川附子、麻黄、桂枝、细辛、独活、羌活等散寒蠲痹止痛。
附子祛寒除湿,温经止痛功效卓著。桂枝具有温经通阳,散寒行瘀的作用,与附子相互协同,功力倍增。细辛辛热窜透,有通阳散寒之功,对寒邪阻遏经络者用之甚效。麻黄温经散寒,功专力著,对寒阻经络之痹痛,与细辛相伍起协同作用。羌活、独活为散寒除湿止痛之要药。其次,对于风湿热痹,重视清热除湿。冯教授认为,热痹多见于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或阴虚阳亢之体感受外邪,外邪每易从阳化热,或风寒湿邪久滞经脉郁而化热。以关节红肿热痛,痛势剧烈,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临床特征。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及痛风等风湿性疾病的活动期。冯教授多采用清热祛风除湿,通络消肿止痛之法,常选用黄柏、桑枝、秦艽、地龙、粉葛、土茯苓、苍术、海桐皮等药相伍为用,若热毒偏盛者则合用五味消毒饮加强清热解毒之力。另外,治疗痹症过程当中重视健脾化湿。冯教授认为湿邪是形成痹证最基本的因素,正如《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如果没有湿邪的参与,就不会有痹证的形成。痹证之所以久治不愈或易反复,究其原因,就是湿邪在作祟。脾虚为生湿之源,健脾乃治湿之本。况且许多痹证患者因久服西药或过服寒凉伤胃之中药损伤脾胃,多见腹胀、腹痛、纳呆、嗳气等症状。故冯教授在痹证的治疗中,常配伍砂仁、白豆蔻、鸡内金、焦三仙、焦白术等健运脾胃之品,皆能提高疗效。
冯教授经常
冯新送教授治疗风湿痹症的经验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