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四首
(一)教学目标
(1)体验情感:体会激昂自豪的爱国情感。
(2)修辞手法的综合应用
(3)让学生初步学习写作较简单的自由诗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本课有四首歌词,分别是《长江之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那就是我》和《弯弯的月亮》。前两首的主题是热爱祖国的情感,后两首是思乡的情怀。那么,在选取上,我突出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所以这节课就讲《长江之歌》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着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2 、难点: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认识往往流于表面(例如他们还有人不清楚比拟是什么,不了解比拟和比喻有什么区别),本课通过对这两首歌词修辞手法的分析做一个本单元学习修辞手法的总结性的归纳。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以及设计依据
1 、教学方法:通过欣赏——朗诵——思考——提问——启发——讨论——评价——创作的步骤学习课文。
2 、设计依据:作为单元的扩展阅读,并不属于基础阅读,不需要教师讲解太多,大部分的课堂活动还是要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要体现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课堂活动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鉴于本篇课文属于特殊性的歌词(第一次语文教材中出现歌词),让学生在音乐中自己领悟、自己体会,完成感情的自我升华,显然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歌词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深刻的多。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引导作用,本课教学主要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将学生一步一步地领入课文中,然后通过讨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教学情境
1 、本课的〈〈长江之歌〉〉是1984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记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此片当年创下了非常高的至今仍无法打破的40%的收视率,以此我本课的切入点,配上此片当年主持人陈铎和虹云极富激情的解说辞以及精美的画面,给学生营造一种激昂的气氛。以此激发他们进而想听〈〈长江之歌〉〉的欲望。
2 、〈〈长江之歌〉〉精心选取了一个视频MTV,将长江的惊涛骇浪以及奔腾气势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予他们视觉上的感知,宏厚的男声给予他们听觉上的感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 、听完雄壮激昂的〈〈长江之歌〉〉,再听〈〈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张名敏的声音将学生带入了自豪的中国情节中,再配以精心制作的画面,将学生的情感调到最高处。
通过这些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真正陶醉在其中,感受激昂自豪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在学法设计上,主要采用朗诵、思考、讨论和欣赏的形式。本课主要是通过学生欣赏和朗诵歌词来感受歌词中的情感,通过讨论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通过思考来完成歌词中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四、课件展示
本课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学习与创作,其中学习部分分为听、诵、赏、评四个小部分,创作部分做为课后作业是自由诗的写作。
学习部分
1 、听
(1)导入:由记录片〈〈话说长江〉〉导入
本课的〈〈长江之歌〉〉是1984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记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此片当年创下了非常高的至今仍无法打破的40%的收视率,以此我本课的切入点,配上此片当年主持人陈铎和虹云极富激情的解说辞以及精美的画面,给学生营造一种激昂的气氛。以此激发他们进而想听〈〈长江之歌〉〉的欲望。
(2)欣赏歌
歌词四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