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通过课外访访万家的感受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比访同行·演绎精彩’征文
通过课外访万家的感受
此次“访万家”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掌握了班级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深入到学生家中,使我对山区孩子的教育现实情况有了真实的了解,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计划。具体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留守儿童的数量很庞大。就我走访的学生中几乎全部是留守儿童,都是父母外出务工,孩子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不仅孩子的情感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且老年人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必要的关心与监督。家访过程中,当我走进家门说明来历后老人的第一反应是不知所措,然后就开始询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当我表明孩子在学校没有犯错,我只是来了解他们在家里的情况时老人就开始抱怨孩子不听话﹑乱花钱继而就没有言语。我尝试着询问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老人大多表示不很清楚或者说孩子在家老是看电视。说到孩子的思想问题时,老人的回答大都是“不知道他想些什么;没有时间问这么多;这么大个孩子能有什么想法或是我说了他也不听”等。环顾家里的环境,留守儿童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是较为贫困的。我终于理解到为什么我的学生很多衣服都是邹巴巴的,鞋子总是灰扑扑的,他们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行为习惯。每每说到孩子不听话老人总该骂孩子甚至带有脏话,我很为我的学生们难过,在学校讲脏话的学生总是受到我的批评可是他们在家里呢。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孩子们的路能走多远。在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还不成熟,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及家庭的渴望该到哪里去得到满足。他们对亲情的缺失难道是那几分钟的除了学习就是不要乱花钱的电话可以弥补的吗。留守学生的家访,老人很不知所措无话可说,我对一问一答的“审讯”也充满了无奈。或宠溺或毫不关心的极端教育让我每每回忆起孩子们在学校不爱学习﹑自控力及学习生活习惯差的问题时心理充满了疼痛和沉重。
这一系列的问题也使得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难上加难,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更是严峻的挑战。因地制宜,我们必须充当起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来抓好学生的教学工作及各项行为习惯的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孩子能够在学校学到知识,得到温暖。
二﹑要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引导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正确认识。家访时,有的学生在做家庭作业,但却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或者弟弟妹妹在一旁耍闹。结合自习时部分学生爱讲话或吃零食等不专心作业的实际情况,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看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学生学习不专心,作业字迹邋遢或不动脑筋乱做﹑抄袭等,这些都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的表现,这些必须尽快加以指正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玩时高兴尽性,学习时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家访时家里有父母或母亲在家的孩子学习习惯相比较留守儿童好,但部分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认识很局限。很多家长看到我便问孩子期中考试分数如何,在学校成绩怎样。很少有家长主动像我提及孩子
通过课外访访万家的感受(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