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教材简析】这是一首“干谒”诗,所谓“干谒”诗,即向达官贵人呈献的以求引荐录用的诗歌。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笔力千钧,千古传诵,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孟浩然的文学常识,诵读古诗,领悟其意.(重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结合意境,理解全诗的内容及思想含义.(难点)
领略洞庭湖的雄伟壮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品读法、 延伸拓展法
2、多媒体、录音辅助教学
3、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多媒体展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是作者把望见洞庭湖的景象写成一首诗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题目表明写作的内容和目的。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展示)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青年时隐居鹿门山,闭门读书30年,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先后两次入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王维、。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终老的诗人,但他不甘隐没,常为得不到进仕的机会而苦恼。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恬淡孤清,有《孟浩然集》
背景资料 (多媒体展示)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诗人赴长安应试时,张九龄官秘书少监、副知院事,二人为“忘形之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的五月至二十四年的十一月张九龄出任宰相,诗人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出仕做官,就写下这首诗寄给他(这一期间,诗人未到过长安)。
四、诗歌朗读
播放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配乐朗诵
学生自读、分组进行朗读PK
(通过阅读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教师适当点拨)
初步感知这首诗
1,教师问题设置:谁来为大家指出并解释诗中重要的词语? 
(让学自荐发言,同学补充) 
(教师帮助归纳、整理并补充解释)
 多媒体展示相关词语解释: 
涵虚:指水映天空    太清:天空      蒸:蒸腾 
撼:撼动        济:渡过。       端居:闲居不仕  
耻:有愧于       坐观:旁观。     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2, 教师问题设置:谁来解释题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教师引导探究与提示):这是一个联合结构短语,由“望洞庭湖"和“赠张丞相”两个述宾短语构成,因此可以初步判定诗歌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望洞庭湖”,着重于“望",是以描写景物为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nnimy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