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知识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知识摘要: 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构造入手, 系统论述了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 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采用木柱, 基本造型与装饰以自然形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态为主, 并具鲜明的民族特色。西方建筑中则以石柱为主, 古埃及石柱粗壮, 其柱头、柱身充分体现了巨石柱子的艺术。古希腊建筑中的 3 种柱式( 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及科林斯式) 构成了希腊建筑的精髓, 并将其造型艺术拟人化。古罗马柱则是用石头说话的世界艺术珍品, 并将古希腊柱式发展为 5种: 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式及塔司干式。从结构上看, 这些柱子的长细比均控制在 10 以下, 中国柱式的收分是从柱的 2/3 开始, 而西方柱式一般是从 1/3 开始。总之, 柱式的艺术造型与结构技术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关键词: 古典建筑柱式造型结构建筑艺术现在的一些建筑设计中, 人们常常为用何种材料作柱的饰面而绞尽脑汁, 并搬出各种古典柱式作对比, 却忽略了现代建筑的基本特性。几千年的建筑发展史表明, 柱在完成其功能作用的同时, 作为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形式, 它的发展变迁在引导和伴随着整个建筑艺术的发展。本文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结构入手, 系统论述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 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 1 .柱式造型 中国柱式中国古典建筑一直以宋式为依据, 明清虽有发展, 但未逾越宋式的轨范。在宋式建筑的结构、力学中, 柱子担负着最重要的“角色”。室外的柱子, 它总是立于正门前列最重要的部分, 在室内也是空间最突出的部分, 因而古代建筑工匠集中智慧精心设计——造型,装饰这个顶天立地的柱式。把整个建筑中最美的形式全部集中到柱式上, 使它成为建筑中最典型、最美的, 甚至是“不可超越”的规范。中国古典柱式结构见表 1, 它是从自然形态发展起来的, 柱身像树干, 斗拱像树枝, 因之中国自然形态的装饰风格最为突出, 如菊花头、麻叶头、三伏云、蚂蚱头, 柱础也同样以自然形象命名, 但它的形象已高度地概括为几何形态,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柱式的比例: 以斗口为基数, 如斗口为 3寸, 则六份 18 寸为柱圆。中国古典柱式的造型结构〈柱式分为 3 个部分斗拱( 斗拱, 昂咀. 菊花头, 蚂蚱头. 麻叶头) 柱(卷杀(从 2/3 柱高开始内收))柱基(木质覆盆)〉直径, 柱高则为六十份( 柱圆直径 10倍),即1 .80 寸为柱高。卷杀从 2/3 柱高(1 .20寸) 开始向上收分, 柱子形成下大上小, 其上的大斗底四周出四分紧杀, 使柱斗与大斗相合, 柱下加柱础的盘托显得安定有力。从中国柱式的线脚形态看:“斗”看是以直线为主,“拱”是由直线转到曲线,“昂”是斜线与弧线的组合,“菊花头”是圆线与S线相结合,“麻顺头”旋卷涡状的规律类似贝螺形。木与覆盆是由直线、弧线、S线构成。中国的古建筑中一般采用木柱, 为了预防柱脚潮腐, 要修筑台基, 多用石或砖制。宽大的台子的边缘称台明, 每根柱下铺放石柱础, 用以立柱。柱子的顶端由枋子来相串联, 纵横两个方向都有拉接、联系作用。再向上则是斗拱, 斗拱这种特殊构件起到支撑、悬挑平衡屋檐及屋面部分构件重量的作用。在中国的木构架体系中, 柱的
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