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神仙世界
《西游记》中的神仙世界
(作者:假仙真人,2011年6月23日)
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等孔子升天之后,成了圣人,成了文曲星,似乎也进入了“鬼神”之列,回过头来继续影响人类的现实生活。这里的“鬼神”,大概相当于今人所说的“妖魔鬼怪”和“仙佛神圣”吧。
《西游记》讲的正是鬼神的故事,但里面没有多少孔子儒家的事儿。表面上看,《西游记》描述的是神仙们降妖除魔的故事,可实质上,展现是佛与道两家神仙斗法,即神仙打架的故事。
那个时候,东土大唐是道教的固有领地,西方佛教欲分一杯羹,双方不免切磋交流一番,这才有了唐僧赴西天取经的故事。《西游记》中的神仙们,也因此有了展示的舞台。《西游记》中,有仙界和妖界之分,也有天界、地界和人界之别,各色人等,各有所属,具体分类为五虫、五仙和四猴。花果山水帘洞中,有个通背猿猴对猴王说:“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哪五虫?猴王大闹阴曹地府时,有详解。书中说:
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里,捧出五六簿文书并十类簿子,逐一查看。皞虫、毛虫、羽虫、昆虫、鳞介之属,俱无他名。又看到猴属之类,原来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甗虫,不居国界;似走兽,不伏麒麟管;似飞禽,不受凤凰辖。另有个簿子,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
这里所说的麒麟、凤凰等,应该就是通背猿猴所说的神圣吧。看看,五虫之外,又多出来了猴子。那周天之物,都有什么?如何分类?且听如来解释:
“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菩萨又请示周天种类,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如来又细说这四猴:“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
按如来说法,这周天之内,有五仙、五虫和四猴。如来似乎还遗漏了什么。比如如来自身所属的佛呢?宽泛一点来说,佛也是可以划归入五仙之内。但有一种确实漏掉了,就是妖。
妖是什么?妖也是神灵。神灵之中,邪则为妖魔,正则是神仙。虽说正邪不两立,但如能改邪归正,妖精变神仙;如果神仙犯错,也可以贬到下界为妖。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妖即是仙,仙即是妖,以正邪为分界。所以妖也可以称作妖仙,看作仙之一种。打个比方,仙佛神圣与妖魔鬼怪的关系,恰如兵与匪的关系。这里要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天神奎木狼,位列二十八星宿。一日奎星思凡,私到下界,占山为妖,即唐僧取经路上在宝象国所遇之黄袍怪。待到众天神收了黄袍怪,押回上界,黄袍怪官复原职,仍作奎星。
当年,天篷元帅、卷帘大将也都位列仙班,因犯天条被贬入下界,分别在云栈洞和流沙河为妖。后为唐僧所收用,俗称猪八戒和沙僧是也。因保护唐僧取经有功,修成正果,得以进入佛界。
《西游记》之外也有五仙之说。比如道教《钟吕传道集》一书中谈到“仙有五等”:“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除了仙有五等外,还有妖仙,如孙悟空、白娘子、狐仙等由动物得道成妖而又成仙的仙。鬼仙不离于鬼,人仙不离于人,地仙不离于地,神仙不离于神,天仙不离于天。”这个到此为止,不再多谈。
《西游记》的主角,非孙悟空莫属。孙悟空出场时,是个石猴。石猴出世,虽是仙胎孕育,得日月精华,却也似凡夫俗子一般:五官俱备,四肢皆全,身上长毛,眼里生泪,鼻能闻味,口能呼吸,筋会麻酥,头会疼痛,只是没有魂魄。至于胎质,则不得而知。
等到外出学艺,拜在菩提祖师门下,取名孙悟空,学成长生不老之法,回到花果山作美猴王,成为妖仙。妖仙这个定位,龙王后来明确说出来过。那是孙悟空随唐僧取经,因击杀了六个强盗,引得唐僧不满,愤而转回老窝,到龙王处讨茶吃,龙王劝慰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悟空在花果山作妖称王,自命为美猴王,与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结成兄弟,甘陪末座。悟空修成仙道,是仙是妖,自己说的不算。玉帝一句话,登籍仙箓,纳入圈内,则为仙;待在圈外,则为妖。美猴王闹龙宫搅地府,惊动玉帝。在天庭上有一段对话,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大天尊宣众文武仙卿,问曰:“这妖猴是几年产育,何代出身,却就这般有道?”一言未已,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道
《西游记》中的神仙世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