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 潮》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多种角度体会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 与雄奇。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意词“观”的不同用法。
(3) 学习作者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4) 掌握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技巧。
2. 能力目标:
(1) 给课文分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3、4自然段。
(2) 通过本课学习,训练学生按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地 观察,有条理地叙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 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善于倾听、善于交往,养成良好的协作品 质。
(4)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3. 情感目标:
(1) 能通过网络了解、收集、整理钱塘江大潮的相关信息,让学生 获得分析、处理信息的技能。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进行交往、合作的技能。
(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描绘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 ,表
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二个大段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自古有名。
第二段(第 2--6 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潮来之前” 、“潮来之时”、 “潮过之后”的整个经过。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结合本课的特点,在教学中, 我主要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自制CAI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2.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具体描写潮来时的样子和声音的。
3.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养成积累材料的 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一、 启发谈话,质疑激趣:
1. 板书“奇观”,分析“观”的意思,“奇观”呢?你们亲眼见过奇观吗? 农历的八月十八是我国钱塘江的观潮日,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 “天下奇观”,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观赏那著称“天下奇观”的钱塘 江大潮。
2. 板题:观潮 比较:“奇观”和“观潮”
二、 初读感知,理清层次
1. 自读,思考:
(1)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 追问:课文那几部分分别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
2. 自学,汇报。
三、细读探究,升华认识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3. 小结:在“奇观”前加上“天下”二字就使奇观的程度加深了。 这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到底是什么样的?
2. 学习二、三自然段
1. 分析观潮的地点和和、钱塘江的地形。
2. 画出潮来前江面景色的句子。 (指导朗读)
3. 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
4. 理解词语。
5. 过渡:
面对平静的江面,观潮的人们怀着焦急而又激动的心情在耐心地等待 着大潮到来。这自古被称
《观潮》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