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型教师
一、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教育心理学中十分强调:“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教师与学生初次见面,特别是头几堂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是非常深刻的”。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陌生人的知觉,第一印象有更大的作用;对于熟悉的人,对他们的新异表现容易产生近因效应。
应用:1、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避免因为首因近因效应引起偏见;
2、要留给学生好的第一印象;
3、上课要重点设置导入、小结,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印象。
二、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了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这种超限效应在我们的教育中时常发生。例如:在批评学生时,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批评完后,过了一会,又觉得意犹未尽,又重复批评一次,接着还是批评,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批评,使学生极为不耐烦,讨厌至极。其实第一次挨批评时学生可能已经接受了老师正确的观点,并下决心进行改正,但是在第二次,学生的厌烦心理就会出现,如果再来第三次,那么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这样,我们教师是好心人办了坏事情。
应用:我们教师对于批评不能过度超量,应恰到好处,点到为止,适度“布白”,避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蝴蝶效应
据说,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的,恰当的,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错误的,专断的,也可能贻误学生一辈子。
应用:教育无小事!
四、德西效应
当学生尚没有形成自发内在学习动机时,教师从外界给以激励刺激,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使学生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
做智慧型教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