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与诗人海子一、作者简介?海子( 1964-1989 ), 原名查海生。 15 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 1989 年3月 26 号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以一种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告别世界。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 7年的创作史上留下三百首抒情诗,三部长诗(《土地》、《弥赛亚》、《遗址》)以及诗剧(《太阳》)等。?今天读他的诗歌时,常常会感到他的诗歌年轻、干净和纯粹。面对今天的现实时会觉得海子声音中的忧伤和疼痛特别可贵。?海子的诗歌秉赋、海子的诗歌理想,他的诗歌才能以及他的死亡还有他所能提供的诗歌艺术,成为今天很多年轻的诗人前行的动力。在北大,每年都有纪念海子的春季未名湖诗会,今天已经成了一种传统活动。二、创作概说总体风格总体看,海子的诗歌并不复杂,不像一般的诗歌具有某种迷宫性质的繁复与曲折,而是常常直入人心,具有歌谣的效果,对汉语有种特殊性的使用,比如爱用四个字一组的词,即四字音节的使用,另外对东方文化意蕴也有提炼。可以说,单纯、敏锐、富于创造性和冲击力是海子诗歌,尤其是抒情短诗的重要特点;长诗追求激情的方式和宏大的构思。?创作阶段他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期,抒情短诗(阶段) 与“史诗”、“大诗”阶段。 1 、他的短诗(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更为人所熟知,单纯、简洁和流畅, 想象力充沛,少年的乡村生活经验在诗歌当中组织成为一个质朴、诗化的幻象世界, 它们常由麦子、大地、村庄、河流、月亮、天空、少女、桃花,我的马、我的王等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构成。 2、大致在 1986 年后,转而写作他自己所说的“大诗”、“真诗”(海子 1989 年2月说, “我不想成为一名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为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激情的方式和宏大的构思开始出现,收集和选择提炼“大诗”所需要的事件“本事”,那些故事、传说等,创作诗歌、诗剧以及诗体小说,被称为《太阳·七部诗》的那些作品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三、解读本诗?(一)、内容述评?(二)、艺术欣赏
麦地与诗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