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与诗人
海子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海子诗中“麦地”这一意象的特定内涵。2、掌握诗中通过各种特定意象所表现的情绪。3、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二、学习要点
海子; 麦地诗人
《麦地与诗人》是一首具有强烈抒情色彩的关于乡村的短诗。诗歌采用麦地与诗人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对人类的痛苦命运难以掌控的感喟。
三、作者生平
海子,原名查海生。中国当代诗人。1964年5月生于安徽怀宁高河查湾。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4日(他生日这一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
四、作者作品
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即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从1984年的成名作《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作品有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长诗《土地》等。
五、创作背景
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意象是诗人对故乡,诗人自身的苦难命运的抒写,带有血与火的热情。海子写下了“麦地”系列,如《五月的麦地》、《麦地》、《熟了麦子》等等。这首诗写于1987年。
六、作品分析
诗歌巧妙地采用麦地与诗人一问一答的形式,质问人类存在的意义,尤其是叩问诗人存在的意义。
麦地所问的是什么?
诗人的回答又是什么?
主题
作品通过麦地与诗人一问一答,表现了诗人对麦地的深情赞美和无力偿还的感恩情怀,面对来自对麦地的的质问,诗人又表现出了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有着对生命的渺小和无力的绝望感和挫败感,另一方面,却又要义无反顾地去承担生命的苦难。
艺术特色
《麦地与诗人》是海子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他的诗歌艺术风格:
意象单纯而明净,
语言洗练而有力,
情感虔诚而浓烈。
七、研习思考
有人说,“麦子”是海子语言符号中的图腾,海子之于麦子正如梵高之于向日葵,是“沉默的爱”,是痛苦燃烧的人生,是炽热的艺术理想的追求,是对生命本身的吟诵和感恩。从一定程度来说,海子的诗与梵高的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麦地与诗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