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 1 —
医养结合:“结合什么”与“如何结合”
本文围绕医养结合“ 结合什么” 与“ 如何结合”,从医养结合的组织架构、生活模式、服务方法、服务力量、经费保障、支持模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以期 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深入发展。
-01-
组织架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结合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结合主要包括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协议合作、医疗机构转型发展、新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互联网+养老” 服务平台六种形式。
我国医养结合的最普遍模式是在养老机构中设置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医务室以及护理院等医疗机构,引进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运营。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但面临卫健、民政等多部门管理难题。 而且内设医疗机构提高了部分民营、基层、小型养老机构的时间、人力、资金成本 。
对此,建议从健全政府管理机制入手,卫健、民政等多部门协同合作,在扩大机构的医保定点范围、确定合理的医保支付方式、降低养老成本以及加强养老机构医护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路径探索和模式创新。
— 2 —
— 13 —
目前,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主要有公立医院内增设老年康复院或老年护理院等服务机构和公立医院为民营养老机构提供场地服务两种形式。 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共享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相关的医疗保险政策;另一方面一般的常规诊疗在养老机构即能进行,免除了老年人到医院排队就诊的麻烦。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病床数量有限以及某些民营机构不能区分养老和住院,套用医保基金等问题。 对此,建议加强政府监管,全方位优化医疗养老资源配置,完善医疗服务制度,在服务内容、方式和过程等方面进行引导和规范 。
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协议合作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二是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与小型养老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合作;三是公立医院外派数名医生和护士组成“ 小分队”,长期进驻养老院。
— 14 —
— 3 —
这种协议合作模式,能拓宽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渠道,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但是也面临“ 养” 和“ 医” 如何无缝链接的问题。
建议在合作的动力、组织、约束和协调等方面构建合作机制框架;协议双方在深度合作中,要细化合作方式和内容,明确各自的责任,规避合作风险 。
发展以老年照料和康复为主的康复院或老年护理院,是深化医改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 重要内容,是为了满足照护和康复市场的需求。
但是,医疗机构转型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一是转型发展中存在康复和照料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二是基于医院层面的双向转诊尚未建立; 三是服务价格体系不健全,康复和照料服务存在收费项目范围窄、覆盖少、价格高的问题。
对此,首先,转型医院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其次,政府要发挥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帮扶中小型医疗机构转型;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最后,要培养专业的照料和康复人才队伍 。
— 4 —
— 5 —
新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包括政府新办和社会资本新办两种形式。 引入社会资本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既能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又能将更多的社会资本吸引过来。 在政策支持下,社会资本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既能减少运营成本,又能增加社会效益,从而实现“ 多赢” 的局面。
但是,对社会资本兴办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性质界定、监管、医保衔接等方面还没有具体的规范性文件, “ 多头监管” 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此外,营利目的与公益性目的的矛盾,高额的费用压力等问题都不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对此,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出台一些具体的规范性指导文件,并加大优惠力度。 例如,政府可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提供用地优惠政策以及资金补贴等。
6.“ 互联网+养老” 服务平台
“互联网+养老” 通过建设“ 互联网+养老” 服务平台,向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通过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化,使供需匹配更精准和高效,从而打破养老空间限制,完善家庭养老功能,监督养老服务质量。 现阶段,这种服务模式还面临老年人信任度比较低,未建立规范系统的定价标准和支付体系,以及民政、卫健等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彼此独立运行或有限开放等问题。 对此,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建立协调机制,利用社会力量,整合碎片化的服务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完善平台服务内容与形式;另一方面,要建立保障体系,保障平台建设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 14 —
— 5 —
-02-
生
最新XX医养结合:“结合什么”与“如何结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