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案例分析8:安乐死问题.pdf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案例分析8:安乐死问题
课程简介申请书负责人教学队伍课程改革与建设规划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教学大纲
教学课件课程教案案例分析讨论题思考题教学参考书目录课程改革与建设总结首页
今天是: 2010年1月29日星期五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案例4 案例5 案例6 案例7 案例8 案例9 案例10
案例分析8:安乐死问题
在十届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向大会提交了在北京率先试行“安乐死”并建立相关法规的
建议。针对“安乐死”的建议,记者走访了江苏省肿瘤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的肿瘤科。在医院病房里,记者并没有看到疼得
直喊的患者,只看到在睡觉、聊天和悠闲散步的病人,虽然没有听到痛苦的声音,但从他们消瘦的脸上依然能看到被病痛
折磨的痕迹。一位患者的家属告诉记者,这只是表面现象,他们都是注射过止痛药物的,一旦药性过了就疼痛难忍。他的
父亲去年被诊断患上了肝癌,从那时开始,全家人从老到少就开始了无止境的治病历程。一开始,家人对老人隐瞒了病
情,定期带老人做化疗。但因为肝癌疼得厉害,所以今年就让老人住进了肿瘤医院,这样可以在老人疼的时候及时注射止
痛药物。虽然全家人并没有怨言,但是给家人经济和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负担。首先是兄妹三个每天都要轮流来照顾父
亲,不仅影响到正常工作,大家的体力也大不如以前。其次是经济负担过重,老人每天的费用都在数百元,这对都是工薪
阶层的全家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讲句心里话,每次看到父亲因为疼痛而变形的脸,已经四十多岁的他也曾心疼得流
泪,真想让父亲就这样过去算了,但想到父亲含辛茹苦的把兄妹三个养大,年迈的母亲仍在家中殷切地期待,又决定只要
父亲还有一口气,他就要延续父亲的生命。对于安乐死,他认为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讲,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尽力延
续。但从病人本身来讲,如果真的很痛苦,不如选择安乐死,少受点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让人痛心的事情,有不
少骨癌和肝癌患者因为无法忍受疼痛的折磨,乘家人不备的时候走上了自杀的道路。①
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其最初的含义是指“好死或者是幸福地死亡”(a good or happy death)。②现
代意义上的安乐死概念与这一含义相去甚远,它通常是指身患绝症的病人,在生命垂危而又极端痛苦、不堪忍受的情形
下,自愿要求在他人(通常是医生或家人)的帮助下尽早结束生命的一种方式。通常说来,安乐死可分为主动安乐
死(active euthanasia)与被动安乐死(passive euthanasia)两种类型。主动安乐死是指通过医生或是他人之手使用药物或其它方
式加速了结病人的生命,国外也有人称其为“仁慈杀死”(mercy killing);被动安乐死一般是指撤除或不使用赖以维持患
者垂危生命的人工呼吸装置、体外循环装置及其它辅助设施,或是放弃医疗措施,让患者自行死亡。
安乐死并非是一个新问题,早在史前时代就有关于加速死亡的一些措施,古希腊与罗马时代亦有类似的记载。欧洲文艺
复兴时期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爵士认为,“如果某一病症不但无从治好,而且痛苦缠绵,那么,教士
和官长都来劝告病人,他现在既已不能履行人生的任何义务,拖累自

案例分析8:安乐死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