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厦门岛上的178个村庄今何在?.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厦门岛上的178个村庄今何在?
虽然说现在大家习惯以岛内和岛外区分厦门的城市与郊区。实际上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岛内的城市的范围并不大,只局限于岛的西南隅,面积仅占全岛的1/8。那里(最早的城区)我们以前称之为“厦门”,现在一般叫“老厦门”。而岛内其余7/8广袤的土地上遍布着星星点点的村庄,以前统称为“禾山”。
▲1920年代厦门岛地图,厦门城区仅在岛的西南隅,其余都是村庄
根据民载,1937年,禾山有19保,辖178社(自然村)。以人丁及规模来说,禾山有“一殿(前)、二何(厝)、三钟宅、四莲坂”之说。到了1945年,剩下144社。其中主要因为北部的13社被日军征用建高崎机场,还有21个社因天灾人祸而废除。1946年以后,禾山的不少村庄陆续划给了开元区、思明区,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如:豆仔尾、将军祠、文灶等,我们早已不当他们为村庄。1980年代-90年代湖里及筼筜港的大开发,不少村落就此消失。2000年以后,厦门的城市建设跨过铁路以东,东面的村庄也陆陆续续开始拆迁。
▲1990年代拆迁前的梧村社(左侧为今世贸,右侧为罗宾森广场)
现在厦门岛上所剩下的村庄都是城中村,湮没在大马路及高楼大厦之中。若以成功大道与仙岳路为界,把厦门岛用“十”字分成四个区域来看。西南已经几乎完全城市化。北部由于机场限高,不少村庄还有保留。而东部因为原本是前线(离金门近)的原因,发展较晚,城中村至今仍然不少。但是这几年东部的发展力度很大,村庄也不断的在消失或萎缩。这期我们就来回顾几个厦门历史上消失的村庄。
▲小鱼网上网友对厦门现存城中村的粗略统计(via 一路绝尘)
最早消失—北部13社在厦门岛的北边,高崎村以东,安兜、林后以北的区块,原本靠海的地方有安人里、陈厝、西宅、刘厝、英厝、下尾、内英、龚厝、张厝、仑后、竹仔林、后莲尾等13个自然村。1938年厦门沦陷,1940年这13个村被日军征用建高崎机场(那时候还不流行填海造地)。这是厦门最早因人为而消失的村庄。这些村庄的居民后来许多迁至枋湖的安兜、林后(薛姓)一带,成为枋湖村外姓的主要来源。
▲1935年禾山特种区图上厦门岛北部的13社▲1944年的厦门地图上,“13社”已消失,变成飞机场
变身厦门次中心 —吕厝吕厝社原属后埔村,位于厦门岛的几何中心,地理位置优越。1984年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1985年,吕厝社与乌林社范围的4平方公里土地全部被征用,开始建设厦门次中心及莲花新村。现在嘉禾路边上的吕厝已经是高楼。而乌林社变成了莲花新村与莲花公园。完全看不到村庄的痕迹,仅存地名。
▲1990年代初吕厝圆盘一带,圆盘后为吕厝社,右边空地为乌林社(《画说厦门》)▲吕厝今貌
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莲坂
莲坂,厦门话称为“刘坂(Lau-poá?)”。刘坂以刘姓聚居地得名。据称,刘坂刘姓源自莆田涵江。后来地名雅化成莲坂。“一殿(前)、二何(厝)、三钟宅、四莲坂”说的就是厦门岛内原先的四大村。这四个村中,莲坂离厦门老市区最近,也是四个中最先消失的村庄。2001年,厦门正慢慢往东部发展。莲坂夹在火车站与莲花新村之间,正对面又是举办大型展会的富山展览城,与特区的发展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厦门市容市貌,莲坂的拆迁势在必行。
▲1980年代末的莲坂村▲1990年代中期鸟瞰莲坂村
当时,莲坂

厦门岛上的178个村庄今何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10-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