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搭石》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搭石》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赵 萍
教学目标:
1.巩固一种学习方法:抓住关键字词理解句子意思。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3。读好一篇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一种观察方法:在生活中发现美。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文意,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搭石的美以及它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于重点字词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第21课《搭石》,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它。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悟中心句:
1.著名的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就从自己的家乡——一座平凡的小村庄,发现了一道令人赞叹的风景。 这道风景是什么呢?迅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用双横线画出来。(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风景”应该是怎样的?
3。作者眼中的这道优美风景,不是高山飞瀑,不是花鸟鱼虫,而是一块块普通的搭石。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想问--(学生质疑)
三、初识搭石:
1.自由读文:什么是搭石?用横线在课文中标出来。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会如何渡过小溪?理解“绾”.
《搭石》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搭石》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搭石》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3.那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收工就必须……赶集访友也必须……总之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
4。没有搭石,生活中还可能会有哪些不便呢?(学生联想)
5. 真是太不方便了,生活中缺了搭石可真不行,它太重要了。它连接了小溪两岸的条条道路,难怪作者说它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6.引读:所以,当进入秋天,天气转凉……(生接读)
四、自主寻美:
1. 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那个地方让你觉得最美,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大声地读一读。
。
:
1)这段文字哪个地方让你觉得最美?
2)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课文中恰恰有一句话解释了“协调有序",你找到了吗?指名读:前面的……后面的……这踏踏的声音,像——(学生接读),有人指挥吗?没有人指挥却又如此默契,如此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3)体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解“绰”。是啊,这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卷,那你在这幅画卷里,看到了什么呢?
5)真美,这既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又是一首清丽的小诗。看。(配乐指名读诗)读出诗的韵律美。刘章先生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有200多天走在这搭石上,每天要走62道搭石,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再读)一遍遍地走,一遍遍地数,这情景早已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齐读)
6)小结:就连我们都在搭石上走出了节奏美,画面美,这真不愧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4。 指导第四段:
1)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读)
2)当你来到溪边,对面的老乡马上跟你打招呼,并让你先过,你有什么感觉?过去之
《搭石》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