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演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漫长的自然界演化史中,自然界都是按其自在的规律,自发的演化着,既有进化,又有退化;进化中包含退化,退化中包含进化。人类的产生,在自然界引入了新的因素,自然界的演化进入新阶段:
一马恩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1、自然界产生了异己的力量。人类来自自然界,又区别于自然界;人类可以通过意识认识自然界,又通过实践改变自然界。
2、由于人类的出现,使统一的自然界分化为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也在演化,只是有了新的特征。
3 人和自然是对象性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以自然为对象,人依赖于自然,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
自然以人为对象。作为人的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活动而改变其面貌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以实践为纽带
实践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方面,能动性以受动性作为基础,受动性对能动性是一种制约,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特定的能动性都以某种特定的受动性作为依据;另—方面,能动性又是受动性的主导,人通过自觉的活动来完善、发展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对受动性的控制能力。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就是在这个统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4 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中“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进而提出两种生产力的概念,
自然生产力是不需要代价的,未经人类加工就已存在。社会生产力是在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人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包括社会改造自然的的能力和人类劳动的产品
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制约着社会生产力
4自然的异化
一方面人的本质在实践中对象化,使自然成为满足人的需要的属人的自然,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活动结果摆脱人的控制,反过来成为控制人的异己的力量,人的自然也就变成了异己的自然
异化原因:一方面是实践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另一方面也由于社会关系的制约
马克思分析到,分工与私有制产生后,自然的异化更复杂,有二种形式的异化,一主要由社会关系造成,物化于自然界的社会力量对人的异化,一种主要由人对自然的改造引起,是自然力量对人滥用自然的报复
二生态危机与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其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1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
人口问题
第三讲 生态自然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