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学刊 2004 年第 2 期
传统文化与生态
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张霞
(淄博职业学院化工系山东淄博 255000)
1 摘要!《管子》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并着重对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生态观对当代的启示进行研究
[ 关. 词] 人与自然:生态晚;启示
r 中圈分童号 1x 2 1文趁坛识码 1A ‘文3 抽号 11002 一3828 !2004102 一0082 一04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了自然资源,致使农作物欠收而引起的饥荒等。
中国古代,先贤哲人关于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随着生产工具有
源的论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充满了对自然的看所改进,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人类学会了驯化动
法和自然环境的关怀,警示世人要顺应自然,尊重物,实现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劳动力分工。由于
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这些朴素的生耕作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力度和幅度
态思想历久弥珍。在千百年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随之增大,相伴而生的生态环境破坏逐渐出现并
建设中起着积极的先导作用。随之加重:大量砍伐森林,毁草开荒,引发严重的
水土流失;兴修水利,造成了土壤的盐碱化和沼泽
化等等;同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争烧毁植被,涂炭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生灵,国家丧失恢复生态的时机,自然环境遭受严
都是在平衡与不平衡、协调与不协调的矛盾运动重灾难,自然资源掠夺殆尽,造成了区域性生态环
中变化发展的。自然界是人类获取生产资料和生境破坏,生物资源的日趋a 乏,最终危及人类自身
活资料的来源,离开自然人类无法生存和繁衍。的生存。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自然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会引发先贤哲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思索,“人与
础,保护世界自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多样性是古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的生态观开始逐步形成。
代自然环境保护的重点。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 夏、商、周三代,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十分丰
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富。这个时期农牧业有较大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后,产生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社会的进步,使人们模糊地认识到利用生物资源
间的矛盾和冲突,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对自然的不能采取一网打尽的灭绝性方式。据史书记载,
索取也越来越多,人与自然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早在夏朝末年,我国就发了朦胧的生态保护思想,
出。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采集“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人吾
和猎捕天然动植物为生。那时,人类对环境基本网。’汤日:‘嘻,尽之矣! ’乃去其三面,祝曰:‘欲
不构成危害和破坏,即使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左,右。欲左,右。不用命,乃人吾网。’诸侯闻之,
也很容易经由自然系统自身的调节作用而恢复。日:‘汤德至矣,及禽兽。”’(《史记·殷本记》)这
这一历史阶段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洪水、地就是“网开一面,’( 或“网开三面,’) 的历史典故。
震、火山暴发等自然灾害和人口增长、无知而乱捕在《国语·鲁语》中有“里革断署匡君
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