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事迹
1894年
1895年
1905年
1906年
创立兴中会
发动广州起义
创立同盟会
发表三民主义
孙中山革命事迹知多少?
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新 课 导 入
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奎屯市一中李新亮
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时间
领导者
起义
1906
刘道一、蔡绍南
萍浏醴起义
1907
徐锡麟、秋瑾
安庆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
广西起义
1911
黄兴
广州黄花岗起义
结果都失败了
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
1907年7月,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在安徽安庆发动起义,失败被捕,壮烈牺牲。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
1907年7月,光复会会员秋瑾准备在浙江绍兴发动起义,不幸事泄被捕,于15日在绍兴就义。图为秋瑾在日本时的留影。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广州黄花岗起义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
材 料 研 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二、武昌起义
1、武昌首义——革命的爆发
(1)时间:
(2)主力:
(3)结果:
(4)影响:
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
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