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方剂学教学大纲 - 长春中医药大学.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方剂学教学大纲- 长春中医药大学文档来自网络, 是本人收藏整理的, 如有遗漏, 差错, 还请大家指正! 方剂学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本科使用) 一、前言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方剂学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 150 首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 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配伍的基本规律及技巧,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运用成方和临床遣药组方的能力,为学习中医学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具体要求学生达到: 1 、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 、理解治法与方剂的关系熟悉常用治疗大法的有关理论和知识, 掌握组方的基本结构和方剂组成变化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功用主治的影响了解有关方剂分类、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 一级方剂 100 首, 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 尤其要重视体现控制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技巧及常用配伍结构二级方剂 50 首,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的配伍关系三级方剂 32 首,要求学生了解其功用及主治病证一级方剂及部份二级方剂要求背诵方歌( 加注"△"者) 在教学方法上应做到: 1、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重视加强逻辑推理的方法, 重点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2 、充分利用声象教学,重视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对组成、功效、主治相近似的方剂,应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对比,引导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掌握其异同点, 进而能深入理解其相关内容并为以后的正确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每类方剂首先应阐明其概念,适用范围,组方配伍的一般规律及其运用的注意事项等, 然后对重点方剂进行系统讲授, 特别是对其功用、主治、组方原理以及配伍技巧要讲深讲透, 对部分方剂在剂量、剂型及用法方面有特殊要求者应重点强调二、教学要求和主要内容绪言【要求】 1、掌握并理解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 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2 、熟悉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内容】 1 、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方剂学的性质、任务及重要性 2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上篇总论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要求】 1 、了解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 2 、熟悉在方剂学发展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部分方书【内容】 1 、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 2 、重点介绍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要医籍和方书的时代、作者、主要价值( 《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明理论》、《小儿药证直诀》、《普剂方》、《医方考》、《医方集解》、《医宗金鉴. 删补名医方论》、《中医方剂大辞典》)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要求】 1 、掌握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2、熟悉常用治法( 八法) 的基本内容( 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等)3 、了解治法的多层次、多体系特点【内容】 1 、明确方剂与病机、治法的关系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即方以法为指导,法以证为依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2 、八法的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 3 、治法的多层次和多体系特点第三章方剂的分类【要求】了解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内容】介绍以病证、祖方、功效等各种分类方法及其特点重点介绍以《医方集解》为代表的综合分类法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求】 1 、掌握组方的基本结构与方剂组成变化的基本形式 2 、熟悉方剂配伍的目的【内容】 1 、方剂配伍的目的 2 、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运用特点,并举例说明 3、方剂组成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 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 及其与功能、主治的关系第五章剂型【要求】了解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及其临床意义【内容】介绍中医传统剂型-- 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 以及浸膏、冲剂、胶囊剂、注射液、导剂、坐剂等简要内容第六章方剂的服法【要求】 1 、掌握汤剂的煎、服方法 2 、熟悉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及其意义【内容】 1 、煎煮汤剂的用具、用水、火候以及先煎、后下等基本知识 2 、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附录:古今用量考证简介历代度量衡的计算方法及其与现代用量的折算比率下篇各论第一章解表剂【要求】 1 、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 、掌握( 一类方剂,下同)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 3、熟悉( 二类方剂, 下同): 香苏散、柴葛

方剂学教学大纲 - 长春中医药大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