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文思考题-word资料(精).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文学名词: 1、贞观诗风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 他们对南、北文学的不同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贞观诗风的新变,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太宗及其周围的一批诗人,如杨师道、李百药等早年虽有融和南北艺术技巧较为成功的作品,但后来多奉和应制之作,尽管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方面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2、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初唐四杰在初唐诗坛,能摆脱齐粱诗风影响、呈现新的创作倾向的诗人是号称“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追求着一种清新刚健的风格,在诗歌的题材、风格, 形式诸方面均有新的开拓,成为初唐诗风演变中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4、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诗与骈赋相互渗透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诗体,在发展过样中也吸收了南朝乐府和近体诗的一些影响。七言歌行上承乐府诗即事抒情的传统,又吸收了格律诗玲珑精致的风姿,意脉流荡,波澜开合,曼词丽调,风情万种。历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七言歌行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真正被之管弦、播于乐章的只是其中极少的部分,大量的还是作为诗篇流行于世。 5、文章四友指继上官仪之后,武后时代的四个宫廷诗人。即杜审言古、李峤、苏味道, 崔融。社审言是社甫的祖父,其诗较少雕饰,对近体持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贡献, 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李峤、苏味道,崔融都身居高官,其诗多为应制之作,内容空洞。与苏、李相较,崔融有些从军诗尚有可取。“四友”中而以杜审言最有诗才, 诗成就最高, 6、沈宋“沈”指沈佺期,“宋”指宋之问,是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庭诗人。二人媚附权贵,品格低下。他们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词采精丽, 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祟,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贞献。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 2 定型。据《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 “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 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7、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

古文思考题-word资料(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10425938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