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卷
题画兰
昔游天目山,与老僧坐密室中,闻幽兰香,不知所出。僧即开小窗,见矫壁千尺,皆芳兰披拂,而下又有枯树根,怪丑坏烂,兰亦寄生其上,如虬龙勃怒,鬐鬣皆张,实异境也。省堂老伯游湘楚中,所见必多,此种惜不得人为之图写耳。
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暮,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不恶也。来年忽发箭数十,挺然直上,香味坚厚而远。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
东坡画兰,长带荆棘,见君子能容小人也。吾谓荆棘不当尽以小人目之,如国之爪牙,王之虎臣,自不可废。兰在深山,已无尘嚣之扰;而鼠将食之,鹿将■〈豤上齒下〉之,豕将■〈虫豕〉之,熊、虎、豺、麛、兔、狐之属将啮之,又有樵人将拔之割之。若得棘刺为之护撼,其害斯远矣。秦筑长城,秦之棘篱也。汉有韩、彭、英①,汉之棘卫也;三人既诛,汉高过沛,遂有安得猛士守四方之慨。然则蒺藜、铁菱角、鹿角、棘刺之设,安可少哉?予画此幅,山上山下皆兰棘相参,而兰得十之六,棘亦居十之四。画毕而叹,盖不胜幽并十六州之痛,南北宋之悲耳!以无棘刺故也。
满幅皆君子,其后以棘刺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石桥老哥,君子也。持此意以处京畿,无往不利。千里之外,无所赠寄,姑以此为压缄之物耳。
杭州金寿门②题墨兰诗云:“苦被春风勾引出,和葱和蒜卖街头。”盖伤时不遇,又不能决然自引去也。芸亭年兄索余画,并索题寿门句。使当事尽如公等爱才,寿门何得出此恨句?
扬州豪家求余画兰,题曰:写来兰叶并无花,写出花枝没叶遮。我辈何能购全局,也须合拢作生涯。金寿门见而爱之,即以为赠。题曰:昨宵神女降云峰,折得花枝洒碧空。世上凡根与凡叶,岂能安顿在其中?以寿门诗文绝俗也。
①韩、彭、英:指汉初诸侯王韩信、彭越、英布。韩、彭因谋反被杀,英因举兵反,被诱杀。
②金寿门:名农,清代书画家。五十岁后始作画,善画梅、兰、竹及人物、山水,俱造意新奇,笔墨朴质,别开蹊径。
画盆兰送范县杨典史谢病归杭州。题曰:兰花不合到山东,谁识幽芳动远空?画个盆儿载回去,栽他南北两高峰。后被好事者攫去,杨甚愠之。又十余年,余过杭,而杨公已下世久矣。其子孙述故,乞更画一幅补之。既题前作,又系一诗曰:相思无计托花魂,飘入西湖叩墓门;为道老夫重展笔,依然兰子又兰孙。
石涛画兰不似兰①,盖其化也;板桥画兰酷似兰,犹未化也。盖将以吾之似,学古人之不似,嘻,难言矣。
僧白丁画兰②,浑化无痕迹。万里云南,远莫能致,付之想梦而已。闻其作画,不令人见;画毕,微干,用水喷噀③,其细如雾,笔墨之痕,因兹化去。彼恐贻讥,故闭户自为,不知吾正以此服其妙才妙想也。口之噀水,与笔之蘸水何异?亦何非水墨之妙乎!石涛和尚客吾扬州数十年,见其兰幅,极多亦极妙。学一半,撇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诗曰: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当面石涛还不学,何能万里学云南?
予作兰有年,大率以陈古白先生为法④。及来扬州,石涛和尚墨花,横绝一时,心善之而弗学,谓其过纵,与之自不同路。又见颜君尊五,笔极活,墨极秀,不求异奇,自有一种新气。又有友人陈松亭,秀劲拔俗,矫然自名其家,遂欲仿之。兹所飘撇,其在颜、陈之间乎,然要不知似不似也。
①石涛;清初画家。擅长山水画,在意境、构图、笔墨几方面,俱有创新,呈现了生动多变的艺术特征,对当时及后世俱有深刻影响。兼善画兰竹、花鸟、人物。工书法,能诗,善园林叠石。所著《苦瓜和尚画语录》为中国山水画重要理论著作。
②白丁:字过峰,又字行民,清雍乾时僧。善画兰。
③噀(xùn):用口喷水。
④陈古白:名元素,字古白。明代书画家。
盆是半藏,兰是半含;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题半盆兰
蕊图兰草写三台,无人敢笔栽。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来。
风虽狂,叶不扬;品既雅,花亦香。问是谁与友,是我郑大郎。友他在空谷,不喜见炎凉。愿吾后嗣子,婚媾结如兰。
写得芝兰满幅春,傍添几笔乱荆榛。世间美恶俱容纳,想见温馨淡远人。 ———题芝兰棘刺图
春雨春风写妙颜,幽情逸韵落人间;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题破盆兰花图
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门径有芳还有秽,始知佛法浩漫漫。 ———为侣松上人画荆棘兰花
屈宋文章草木高,千秋兰谱压风骚。如何烂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
峭壁垂兰万箭多,山根
郑板桥集清郑燮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