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学研究-博物馆里的童年-带份尊重走进博物馆.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学研究-博物馆里的童年
带份尊重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不仅仅是个旅游景点,这里是我们终生学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的剥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革,一个人因为有了记忆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很精彩,一个忆可以让这个忆而得以延续。
    越来越多小朋友们走进博物馆。
    但也会有很多家长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去博物馆呢?每次展厅讲解结束时,我都会用这样一段话回答:博物馆不仅仅是个旅游景点,这里是我们终生学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的剥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革,一个人因为有了记忆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很精彩,一个忆可以让这个忆而得以延续。
习惯比知识更重要
    很多爸爸妈妈们会有这样的误区,高高在上的博物馆是个浩瀚的知识宝库,让孩子穿梭和奔波在历史、自然、科技等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中,对其知识的储备、个人的成长百利而无一害。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深切地以为,对孩子参观博物馆而言,习惯比知识更重要。我们身边不缺少充满大量知识内容的各类博物馆,也不缺少带着孩子参观展览的自觉行为,但缺少的是参观博物馆的住唐朝建立于公元618年来说,给予他们更多的观察和发现,启发他们更多的疑问和思考,显得更为重要。
    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展示了一件来自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主体图案是三组五人手拉手跳舞,当成年人都在急于想知道所跳的舞蹈是祭祀还是出征时,孩子们会很快发现每组人物当中,最左侧人的左臂,最右侧人的右臂,均不是一条曲线,先民是画了两条独立的曲线,有人会猜测是甩起来的袖子,有人会猜测是一上一下摆动的姿态。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曾展西班牙画家胡安·里波列斯的画作,画面中一颗红色的心形图案,在成年人眼里看到的可能是紧张、局促、不安,而在孩子眼里就是一颗很大且长满籽儿的草莓。
    在博物馆的参观中,孩子们并不只是信息的接收方,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够随时自如地激活与文物之间的“对话”。正如雕塑家罗丹讲过的那样,这个世界上不缺少艺术,缺少的是一双发现艺术的眼睛,作为家长的我们,请带着对博物馆的好奇,陪伴孩子一起带着观察和思考去寻找博物馆的惊喜,真正与孩子一同培养起参观博物馆的习惯和传统。
做好走进博物馆的准备
    其一是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博物馆。博物馆类型很多,展览类型也很多,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博物馆,让孩子与博物馆的初次见面留下美好的印象。首先选择参与性强的博物馆和展览,既可以选择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项目,也可以自己尝试着动手设计一些诸如“发现不同”“寻宝”等操作简单的活动;其次在孩子阅读和理解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对博物馆有一定认知基础后,再选择线索性强、知识性强的综合博物馆,激发他们主动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其二是要注意参观前的准备与参观后的回味。每个展览在陈设之初都是按照一定的线索和思路布置的,展柜和展柜之间、文物和文物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爸爸妈妈们要先与孩子们参观,一是能够清楚地了解哪些展览是适合自己的孩子参观的,要知道并非所有的展览都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孩子,这需要家长进行选择;二是

国学研究-博物馆里的童年-带份尊重走进博物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