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小屋?残雪,原名邓小华, 1953 年生于湖南长沙。小学毕业后失学,当过“赤脚医生”、工人、代课教师,开过裁缝店。 1985 年开始发表先锋小说:《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等,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残雪小说的艺术特色 1、用变异的感觉展示了一个荒诞、变形、梦魇般的世界,阴郁、晦涩、恐惧、焦虑、窥探和变态的人物心理及人性丑恶的相互仇视与倾轧, 纠缠在一起,不仅写出了人类生存的悲剧,而且写出了人的某种本质性的丑陋特点。 2、残雪的小说总体上给人一种噩梦般的印象,像《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我在那个世界里的事情》等,每一篇作品都充满了变异错乱的感觉, 故事环境无一例外使人感到恐怖和恶心,人物居于其中总有宿命般的恐惧感,他们已蜕化为某种恐惧心理的象征物。?《山上的小屋》的主题: ?描绘了一个怪异的世界,叙述者感到这个世界充满了隐密的威胁,她周围的事物都不可理喻,在如此恐怖的环境中,叙述者已失去了正常的理性和感受力,并生发出种种奇异的体验,小说把内心体验的阴暗面极端化地表现出来,显示出对于人性观察近乎残酷和阴鸷的透视力。小说还写到了叙述者想象中的一所“山上的小屋”,她一次次走上山去, 企图寻找某种相知的痕迹,走出这噩梦的体验。但是每一次却都令她失望, 这也许可以看作是一种微弱理想的破灭。但叙述者的反抗不止于此,她“每天都在家中清理抽屉”,这无疑隐喻着重建秩序和正常理性的努力,非常显明地传达出了对生存之恶的反抗意识。三、《山上的小屋》的意义: 1、小说记录了一种对于现实生存的特殊把握,写出了生存中的恶与丑陋的景象,也刻画出了人们找不到救赎与解脱的焦虑体验。这种描写包含了否定的向度,它将生存揭示得如此令人厌恶,也即是表明了它的无意义。 2、小说开拓了一种非常态的语言和审美间,语意上的含混和不合逻辑、审美上的恶感与虚幻性, 都是借以表达那种噩梦感受的不可分割的形式,这也就造成了作品独特的审美效果:仿佛有一道超现实的光亮撕裂了生存的景象,而把它背后那种种晦暗的所在都呈现了出来。
山上的小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