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随笔
王雪花
在引导学生学习《萧山杨梅》这一课后,我感触很深。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看着杨梅就想起自己小学时代的一位金老师,金老师非常注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把学生引导一个新奇的天地,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的事。教学完这一课,我感触很深。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也是很多的。课外阅读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而且也能陶冶学生情操,对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正所谓“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了解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决定学习《萧山杨梅》中的金老师,在以后的时间里,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引领和指导。于是我首先对我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情况作了一个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喜忧参半。喜的是全班87﹪的学生认为自己对阅读感兴趣,但问及你课余最喜欢做什么时,只有
20﹪的学生选择了看书,80﹪的学生依次选择了玩、看电视、上网等。我认为当务之急要做到两点: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通过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家长,翻阅有关的资料,加上自己的一点浅见,整理如下:
一、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孩子爱不爱看书,与老师及家长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老师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物品等。
二、 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推荐读物。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必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我在教学中常常根据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通过(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孩子。听老师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孩子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老师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法。老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孩子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孩子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我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孩子介绍,孩子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3)电视辅助法。社会上流行的电视剧往往会对孩子的阅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老师如能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孩子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比较大。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
淘气包马小跳》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孩子们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们常常讨论剧情。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和孩子一起读《淘气包马小跳》.谈谈马小跳的有趣的故事,孩子们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议,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开展课外阅读评选——巩固爱好
在实践中我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比赛 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
课外阅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