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范本,供参考!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精选范本,供参考!
一、后浇带的定义
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标准要求,在根底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将构造暂时划分为假设干局部,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假设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构造连成整体的临时施工缝。
二、后浇带的设置条件
1、伸缩后浇带: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
、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构造的影响。
、后浇带是防止施工期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设置后浇带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不能代替伸缩缝。
、在超长构造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留后浇带法施工是防止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之一。
2、沉降后浇带: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
、当筏形与箱形根底的长度超过 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当“影响建筑物〞的平均沉降大于 40cm时,相邻建筑根底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12m,当相邻建筑物较近时。
3、温度后浇带:当筏形与箱形根底的长度超过 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4、板间后浇带:装配式楼盖(包括屋盖)加强整体性的构造措施。
、对后张楼板为减少约束力,使其与约束柱或墙暂时分开。
后浇带的设置
1、 伸缩后浇带:每隔30m~40m设置,贯穿顶板、底部及墙板。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构造同跨内。底板及外墙宜增设附加防水层。
精选范本,供参考!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精选范本,供参考!
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
2、沉降后浇带:后浇带的宽度不宜小于 800mm。宜在裙房一侧设置用于控制沉降差的后浇带。当高层建筑根底面积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后浇带宜设在与高层建筑相邻裙房的第一跨内。当需要满足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降低高层建筑沉降量,减小高层建筑与裙房间的沉降差而增大高层建筑根底面积时,后浇带可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此时尚应满足以下条件:地基土质应较均匀;裙房构造刚度较好且根底以上的地下室和裙房构造层数不应少于两层;后浇带一侧与主楼连接的裙房根底底板厚度应与高层建筑的根底底板厚度一样。
四、后浇带的封闭
1、伸缩后浇带:
钢筋:钢筋采用搭接接头。伸缩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不直接减少使用阶段的温度应力。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宜断开搭接,以便两局部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主筋断开问题较多,可不断开。
模板:后浇带应与其两侧梁、板构造的模板及支架分开设置。后浇带模架应设计为可独立支拆的体系,防止在顶板拆模时对后浇带部位进展二次支模与回顶。后浇带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到达设计强度的100%。
混凝土:封闭时间宜滞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混凝土收缩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一般在45d后收缩大约可以完成60%,能更有效地限制收缩裂缝。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并按规定时
后浇带的一些规范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