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简介■ 1963 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 1985 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学士■ 1988 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1988 至 1995 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 2000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博士■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任教“我不做“建筑”,只做“房子”。房子就是业余的建筑。 业余的建筑是无限接近自发性秩序的建筑,在它的视野中,自发的建造,违章的建造,临时的拼接有着和专业建筑学平等的地位。 业余的建筑只是不重要的建筑,专业建筑学的问题之一就是把建筑看的太重要。但是,房子比建筑更基本,它紧扣当下的生活,它是朴素的,通常是琐碎的。在做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建筑只是我的业余活动。比建筑更重要的是一个场所的人文气息,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朴素建构手艺中光辉灿烂的语言规范和思想。 业余的建筑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批判性的实验建筑态度,但它可能比任何专业建筑学的实验更彻底,更基本。在我看来,没有彻底性, 任何建筑实验活动都将是毫无意义的。”王澍之建筑观说王澍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不谈建筑,只谈房子,所以就是业余的,业余建筑。这是王澍喜欢说起的两句话,在我看来这基本上是王澍的建筑观。前一句,表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同。“寻根”在他们那代知识分子心里是难以割舍的。而无论是苏州的园子还是从白居易到李渔等文人的文章,都在感染着他、召唤着他。王澍,学贯东西方,所以他更能从比较中去感知那以远去中国的美。古人造园的足迹也影响着他的建筑,去鼓励他去承袭与发展我们的华夏建筑。后一句,则道出他对当下的批判。把建筑看的太神圣是会曲解建筑、扭曲建筑的。抱着平常心,真心诚恳的对待建筑。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把乐趣带进建筑里,开开心心的设计。对于文化,建筑其实不大,尤其在文学已经杀死建筑的今天。是先文化,再建筑;而不是为了建筑,去套文化,谓之概念。王澍,一个 60 年代出生的建筑家,他的建筑活动就如其所生的年代一样矛盾而敏感。在建筑师同行里,王澍被公认是最有中国文人气的。而他也是很早就对中国的现代建筑提出尖锐看法的人之一。王澍在中国建筑师中的名气, 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国际上受到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另类。他是把建筑带入大学的引路人,但他又一直表现着对于庙堂规则的不屑。当年,硕士论文答辩的时候,他对着老先生说, “如果说中国有现代建筑师,那只有一个半,半个是我导师,一个就是我。” 但是,就是这个看起来有些狂妄的建筑师, 一直以来却又在传统的中国建筑中寻求着艺术之根。他把中国古代“造园”的手法和方式融入现代建筑。在别人看来,王澍已然是中国建筑师的一个代表,很多人把他的作品当作某种形态的哲学表现去关注,而他自己却只是用古代工匠的手法去诠释着自己心中的当代建筑。说王澍主要作品-1 ■南京华侨大厦( 1985-1987 ,已建成); ■杭州国旅航空售票外( 1989 ,建成并已拆毁); ■海宁市青少年宫( 1988-1989 ,已建成);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 1991 ,建成并将拆毁); ■杭州孤山室内小剧场( 1991 ,建成并已拆毁); ■杭州斗乐桥人防地道口( 1991 ,建成并已拆毁);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规划( 1993 ,方案);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馆( 1993 ,方案); ■中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 1994 ,方案); ■一个退休建筑教师的住宅( 1996-1999 ,方案); ■自宅室内( 1997 ,已建成); ■浙江海宁陈默艺术工作室( 1998 ,已建成);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1998-2000 ,已建成); ■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 1999-2000 ,已建成)。主要作品-2 ■杭州墙门(雕塑)( 2000 年,已建成); ■杭州垂直院宅(钱江时代)( 2001 年,已建成); ■杭州一分为二(雕塑)( 2001 年,已建成); ■宁波当代美术馆( 2002-2003 年,已建成);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 2002-2003 年,已建成); ■东莞理工学院艺术系馆( 2002-2003 年,已建成); ■浙江台州路桥古镇保护、古建修复及协调区( 2002-2003 年,方案); ■广州、北京拆筑间( 2003 年,已建成); ■杭州 HZ093 — 728 ( 2003 年,已建成); ■南京三合宅( 2004-2005 ,已建成); ■杭州三合宅( 2004-2005 ,已建成); ■浙江宁波慈城古建保护、古建修复及协调区( 2003-2004 ,方案);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一期工程( 2002-2005 ,已建成); ■宁波五散房( 2004-200
王澍作品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