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日,学校叫我接最乱的班——七年级二班班主任及英语教学工作,我气愤极了,凭什么是我。这是一个平均分比同年级少一二十分,上课纪律又很差的班级。所以打心眼里不想接。我想:这样的班,我能教好吗?这样的学生,我能管好吗?最初的这个“差”印象让我不自觉地戴上了“有色眼镜”,感觉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他们都没有“好班”的学生好,我也就本着只要班不乱就好,成绩反正也倒数第一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然而,一次家长的来访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班里有一名成绩一直不错的男生,期末考试中成绩却突然下降了,这时正好被我发现他夜里偷着跳墙去网吧,一气之下请来了家长。在交谈中,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小学老师根据成绩有意识的把他们分为“优等生”与“差等生”,而他被列入了“差等生”行列。他的母亲认为,正是这一点影响了孩子的性格养成,变得不爱说,不爱表现自己,叛逆。家长走后,我的内心十分不安与愧疚,虽然自己没有像那位老师一样把学生分等,但戴着“有色眼镜”,也同样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想到这儿,我突然意识到,“教师”这一称呼所承载的责任有多么的重大。自此,我摘掉了“有色眼镜”,捧出一颗真心给学生,时刻告诫自己:他们都是“好”孩子!我决心,用“爱”点亮学生的一盏盏“心灯”。后来这个孩子顺利地考上了高中。
我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