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桃花源记》教案
课型:讲读课 主备人:刘细妹 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2年9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⑵朗读并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⑴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⑵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3、德育目标
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二、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字词。
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3、学习课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四、教材分析: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库中的宝贵遗产,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桃花源记》乃《桃花源诗》的序文),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
《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五、学生分析:
本篇文言文较长,可先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把文章读顺畅,通过多次诵读熟悉故事,然后落实好文言字词,再抓住文章线索理清结构,深层理解文意。
六、教学设想:
读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不妨运用视听及多媒体技术,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设计课件时,可融音乐、书法、图片、诗文于一体,全方位的触动学生的感官,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与点拨相结合、品读法、延伸阅读
八、教学安排:三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情韵。
2、整体感知文意,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概述桃花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过程:
课前热身:(预习)
一、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2、作品简介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jy0415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21-10-23
最近更新